本报讯 耕地质量的下降令山东这个农业大省感到形势紧迫。近日,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到山东省的耕地质量存在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化肥施用超量。数据表明,山东省年折纯化肥施用量达472.7万吨,氮肥利用率为30%,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1/2,其余都残留于土壤中。播亩平均化肥用量27.2公斤,比全国平均用量高6公斤,比世界平均用量高19.2公斤。
第二,是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现在山东省化学农药年使用总量一般在16万吨左右,农药利用率不到3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大部分农药残留消解在土壤、水等环境介质中。
第三,是地膜残留问题。在长期使用地膜的土地中,地膜残留量一般在每亩4公斤以上,最高的已经到了11公斤。残留地膜可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由于地膜厚度小,易破损,所以一般不回收。
另外,影响山东耕地质量下降的因素还有秸秆未有效利用、畜禽粪便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山东省这份土地适量提升规划也主要针对上述6个方面的问题。规划到2020年,山东将预计投入933.69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90亿元,自筹843.69亿元。所谓自筹,是指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耕地质量提升投资机制。
(鲁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