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9年搜索生涯的前阿里云搜索产品总监王梅如今实现了身份的转换,从IT界精英,转身成为深入原产地、探索农业众筹的新农人。2014年9月,当王梅作为惟一的前阿里员工,被邀请到现场见证“阿里巴巴在纽约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当天,老东家马云还为她的“梅子淘源”注上了“永不放弃”的四字寄语。
2014年是中国农业众筹元年,综合性众筹平台的农业众筹项目、专业农业众筹网站不断涌现,像“梅子淘源”一样走入农业众筹的新型平台的也越来越多。农业众筹除了是筹众人之力对社会资金进行整合而投入到农业领域,更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对农业生产进行提升,为农产品流通融入新意。
淘绿色源头
探索农业微创新
在众筹领域异军突起的农业众筹,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平台形式,探索着农业领域的微创新,对健康绿色农产品理念的追寻和传播体现在农业众筹平台的整个运营过程。
农业众筹的优势首先在于其追求安全、绿色、无污染。“梅子淘源”在微信平台创建,既寓世外桃源之意,又预示淘绿色源头的生活方式。其众筹农产品有三大原则:要原生态而不加化肥、农药、膨大剂,要成熟而非催熟、半熟,要纯真而不因价格掺假。“梅子淘源”创始人王梅告诉记者,保障绿色供养一直是“梅子淘源”的初衷和原则,通过从绿色源头起步,把绿色产品以低成本方式直接搬到大众消费者面前。
电商时代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崭新契机,农业众筹利用这一契机实现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话”,规避此前农户和消费者脱节,让消费者决定生产,实现农户与消费者无缝衔接。“梅子淘源”通过社交平台筹集买需,让农户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好产品,从最初的生产环节就开始给消费者保障。同时,通过反馈,也让农户及时调整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
通过深入原产地的方式,农业众筹甚至还开始在点滴间影响着土地种植模式。通过“梅子淘源”,四川攀枝花一位80后芒果哥8年没打过药、施过肥、浇过水、套过袋的100亩土地上的1000棵“好吃不好看”的芒果变得热销,来自微友的反馈让“芒果哥”决定再增加100亩不打药、不施肥的果园。“通过农业众筹是可以对传统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的,可以让新农人更有信心,让他们去改变土地。100个消费者可能会改变100亩土地,按照全国土地面积和城市购买者来看,一次消费可能改变33%的种植土地,这种种植方式改变了以后,农业从业人口可能增加,这些增加人口又会给农村带来什么可想而知。”王梅强调。
多维度信任
经营农业慢生意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三聚氰胺、地沟油、毒豆芽、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谈食色变”,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焦点,并且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将“三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当前,主打绿色理念的农业众筹正于细微之处向“消费者有信任”和“农户有信心”的可持续农业发力,为食品安全及绿色农业的构筑添砖加瓦。
“梅子淘源”正在做的就是将寻求好食品的消费者和坚持绿色种植的农户聚集在自己的平台上,以预售或定制的模式满足彼此需求,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众筹的主要模式。于消费者而言,“梅子淘源”是一家在微信上可以买到放心农产品的新媒体平台;于创始人团队而言,其通过深入原产地淘绿色产品源头的农业众筹模式,正点滴间实现着多维度信任。
通过将有品质保障而又为大众消费者能接受的健康农产品,以预售或定制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期间实时反馈产品情况,监督整个流程。“我们通过做好产品,用真实的方式去讲述每一个原产地和农户的故事,扮演消费者的显微镜,让消费者的眼球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再加入专业度的检测,赢得用户的信任。”“梅子淘源”联合创始人李璐认为,农业众筹应该先解决信任问题,而信任的建立是逐渐产生的,所以要有巨大的耐心去做这种微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意识,对绿色农产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而农业众筹不单是大数据时代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也是改变帮助农户、孵化绿色农业的平台,让更多的农户有自己持续的经营能力。”李璐说,因此,在现阶段,众筹平台不仅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和农户的信任,更是帮助农户验证市场信心、挖掘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
“建立信任则需要一个过程,要去包装化、去投机化。”李璐指出,从管理半径和管理效率来讲,天然、优质、安全的产品存在于小规模。农产品真正要解决的是老百姓的问题,把绿色农产品作为小众产品、高端产品的做法只能使其被束之高阁,没法和市场对接。“所以说在农业领域采用高利润、投机的做法是不能持续的。农业是一个慢生意,要通过建立多维度的信任才能逐步经营。”
以农业众筹这样的平台试图改变中国农业是不现实的,但汇聚小流已成江海。截至目前,除微信上的农业众筹平台“梅子淘源”外,“大家种”、“尝鲜众筹”等农业众筹网站也方兴未艾,正力图以“自然到家”的理念为农业发展贡献新力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众筹须监管补位 审慎前行
当前,国内上线的农业众筹平台,无论是专业网站、综合性网站抑或微信圈,都基本以追寻绿色农产品理念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上的农产品项目,架起消费者和农户间的桥梁,为传统农业注入与时俱进的崭新活力。
背书农业这一基础性产业,结合电商时代背景,农业众筹的理念及市场空间毋庸置疑,而相比其“以众筹方式整合社会资金流入农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绿色农产品去高端化”……更为深远的是,在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的打造和消费者与农户的直接对接上的不断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众筹有着天然的脆弱性。众筹这一模式生根发芽是得益于信任,农业众筹更是依托消费者和农户的信任才得以实现。只有消费者对农户和平台产生信任,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才会实现预售和定制;只有农户对众筹平台有信任,对绿色种植有信心,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供养。农业众筹平台要以耐心、恒心建立和培养信任。只有信任,才能有可持续而言。
然而,在农业众筹当前的发展中,对维护信任的监管却严重缺位。一些农业众筹平台的绿色理念只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噱头,有名无实;农业众筹平台所谓的“原产地24小时生产监控”、“消费者组织自发监管”也无可考证,难以保障步步到位。正因为农产品生产流程及产品质量的监管缺位,也会带来产品品质的波动或不符预期而难以实现消费者的可持续信任问题。此外,监管不力也会产生农业众筹领域的非法集资现象。
为了农业众筹这一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能够正常运作,发挥其在传统农业创新上应有的价值,加强对农业众筹的监管势在必行。只有监管配合到位,才能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提供有效保障,农业众筹的存在也才有意义。此外,入驻农业众筹平台的农户也要摆正心态,不把农业众筹平台作为与淘宝、1号店等电商平台同一性质的销售渠道,而更多地将其看作是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及验证市场的渠道;也不能将农业众筹与“农产品团购”相混淆,而埋没了农业众筹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塑农民种植信心等方面所能释放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