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 韩国客商马上就要来了,我必须抓紧将笤帚出口韩国的手续办好。”说话的是吕兰双,他是黑龙江省明水县兴仁镇兴发村笤帚糜子合作社的理事长。几年间,他创办的笤帚糜子合作社由原来只有一个村的农民参与,发展到全县各乡镇农民纷纷加盟,规模越做越大,今年的种植签单面积已达1万多亩。
长期以来,兴发村的村民们一直靠扎笤帚卖些小钱补贴生活。由于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单枪匹马”作业,一般人家年收入基本都在二三千元左右,有的农民甚至连笤帚也不扎,直接就把原料出售了,挣的钱就更少了。
村民吕兰双从中看到了商机。2007年冬季,他开始组织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亲自用柴油三轮车拉笤帚前往大庆、齐市、佳木斯、伊春等地边推销边考察商机,期间虽然多次碰壁,但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探索中,外围市场逐渐打开,今年还拿到了第一个外单。如今,合作社已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小笤帚做成大产业了。
在合作社规模化组织化经营的格局里,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收入大大增加,村里的妇女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她们在合作社里扎笤帚,9个月时间每个人的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去年一年,合作社给雇员开出的工资总额达149万元。
(王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