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适应新常态 稳中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编者按

    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了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首次全面阐释 “新常态”九大特征、 提出八个“更加注重”、稳增长成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新常态思路下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谓亮点频频,看点颇多。

    8个“更加注重”——根据需求调结构

    会议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这八个要求与新常态特征一脉相承,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总原则。分别为: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8个更加注重

    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引导社会预期

    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

    发挥企业家才能

    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建设生态文明

    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大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  曹和平

    会议提出的8个“更加注重”,在调整结构方面,已经超越了以往强调产业发展构成的做法,没有提出“农业、工业、服务业各占多少百分比”之类的说法。而是在调结构时,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关注依靠需求方面的力量来调整结构,而不仅仅只是通过产业内部的百分比来调整结构。


 

    9经济发展的九个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提出“新常态”之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而“新常态”也不出意料成为会议的最大关键词。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并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资源环境约束等九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根据此次全新的阐述,在新常态下,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1.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3. 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4.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5.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6. 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7.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 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9.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九大新常态 

    消费需求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

    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生产要素相对优势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特点

    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资源环境约束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

    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资源配置模式

    宏观调控方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新常态”不但使得人们对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点有了新认识,同时它还指明了中国经济未来之路。在“新常态”背景下谋划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用“新常态”统领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有它新的含义。从原来的旧模式向未来的一种新的稳态增长的轨迹转变的过程,可能比较艰巨、比较漫长。因此看到GDP下滑,各种参数出现变异,结构出现调整,政策调整幅度比较大,不要见怪为怪,因为这在未来都会是长期出现的。


 

    2015年经济工作的5大主要任务

    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5.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1. 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解读

    据《腾讯财经》分析,在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明年的首要经济任务无疑预示着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三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速为7.3%,这一数据也一度使得外界对于中国经济能否达到年初设定的7.5%左右的增速目标,产生疑虑。

    而随着四季度大量基建设施项目的批复以及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的出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2014年增速7.5%左右的目标虽能实现,但2015年依然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必须稳定经济增长,才能为社会稳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保障。

    2.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解读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实际上,政府一直在为寻求新增长点做文章,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大,将得到进一步推动。国家可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政策补贴等方式,鼓励各类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强化领域的创新转化。

    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未来的政策完全可以跳出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抓手。如健康医疗产业、旅游业以及整个体育产业等都应该重点培育,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

    3.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解读

    夯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三大任务,将成为2015年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重头戏”。

    夯实农业基础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2万亿斤,连续十一年实现稳定增长。但在持续增产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种粮收入较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也影响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味求快。会议明确提出,要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解读

    三个“稳”字,意味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还得继续加大,并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深化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会议指出,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

    解读

    最近几年,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尤其是种植业产品的价格,平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20%左右。在此情况下,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今年以来,中央先后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这对农产品价格改革具有指向标作用,明年价格改革试点有望扩大范围,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

    土地改革

    对于土地制度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解读

    据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进行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大金融服务对农村支持力度,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等领域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展开确权登记工作。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这对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具有深远的意义,有望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土地改革释放出更多的城镇化红利。 

    4.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解读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强调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年也已经做了很多铺垫,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战略的实施形成经济增长极,同时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这些概念明年都将全面深化并作为重点工程出台,预计围绕这些项目也会出台相对宽松的政策。

    5.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解读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  

    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环境均发生改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中央强调守住底线,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 ——面对的挑战

    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中国经济四大困难

    1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 结构调整阵痛显现

    3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4 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2015年经济发展新动向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明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

    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

    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本报综合整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