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2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用油降价潮持续 今年已连跌20%

□ 宦艳红

 

  “我们最近几乎每周都在调整供货价,从今年春节到现在累计降价幅度已经达到20%。”近日,上海本土食用油品牌海狮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以来,食用油市场从多年的牛市转向了熊市。

    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国庆之后,食用油价格便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今年8、9月份以来跌得尤其猛烈。

    包括益海嘉里的金龙鱼、中粮旗下的福临门在内的食用油龙头企业今年已经连续公开降价。自5月份宣布因原料价格下降,将大豆油价格下调15%后,今年10月益海嘉里又宣布旗下金龙鱼品牌的调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类价格降10%~13%。福临门几乎在同时也宣布降价。

    “现在食用油销售除了拼产品、拼服务,最重要的还是拼价格。”上述海狮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金龙鱼与福临门是国内主要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它们宣布降价后,其他品牌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也不得不跟进。

    但对于一些包装食用油企业来说,跟进调价代价不小。“前面订的原料油还没到港,这边又跌价了,再这么跌下去,企业生存是个问题。”说起今年的食用油市场,上海粮油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培军有些担忧。

    由于大豆油的价格与国际期货市场紧密相连。目前几家大企业一般会通过期货的套保获利以及其他途径来贴补现货的亏损,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依靠进口豆油进行包装生产的企业来说,非常困难。

    据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介绍,目前国内东北地区的一级豆油现价已经从去年同期的7500元/吨跌至6000元/吨,南方地区更是跌破了6000元/吨;进口大豆的进货价也从去年的4200元/吨跌至3400元/吨。

    郭清保认为,原料油价格下降一方面与国际市场相关,中国用作食用油的大豆八成来自进口。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相关,“进口大豆在榨油过程中产生的豆粕是饲料的重要来源,这两年对于豆粕的需求仍在稳定增长,出于对豆粕的需求,压榨企业仍然大量进口大豆,使得油脂供过于求。”

    一方面供给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需求却在减弱。近年来,由于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小品种食用油快速发展,大豆油的市场受到挤压,需求增速正在放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