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零售企业要耐得住寂寞

□ 姜海锋

 

  在电商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找不到方向,都哭着喊着要“转型”,要拥抱互联网,要与电商结合,可最终效果呢?钱没少花,效果却不明显。

    究其根本,还是思维意识的转变问题。因为他们不能适应在移动互联时代,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接受新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又被各种新潮的词汇、新概念搞得晕头转向。电商造节动辄数百亿元的营收,让零售企业也浮躁起来了,忘记了零售的根本。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是时候向商品和服务回归了。无论未来竞争如何激烈,最终肯定会归结于商业逻辑下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商品和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本身,而且会有更多内涵和外延。服务的对象,既包括现有和潜在的顾客,也包括合作伙伴。

    对顾客而言,服务是愉悦的购物体验,购物甚至已经脱离了购物本身,而是对购物环境和氛围的一种愉悦感,甚至是在打发时间。简言之,服务是顾客购物时的各种需要,零售企业都要考虑到。

    对于零售企业的合作伙伴而言,服务也不是简单为供应商减免费用,或搞促销等变相收费服务。零售企业的关注点应该从供应商“收费”转到商品上,再从商品转到服务上。要从方便消费者的角度为供应商提出需求或建议,升级服务。

    供应商也是零售企业的服务对象,要一道建立诚信理念,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零售商直接接触消费者,零售商的诚信与否决定着能否维持住固定客群,而这些与供应商提供的商品直接挂钩。

    消费者总要找个买单的理由吧,不是商品就是服务。任何零售商,想要生存下去,都要回归到零售业的本质,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向商品和服务回归,不是拒绝互联网,也不是拒绝新生事物带来的改变。任何改变、任何投入都要以围绕商品和服务这两个核心要素,要让你的顾客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新科技和移动商务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零售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传统零售商尤其应当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借助新科技,适应网络时代的全新消费模式。移动互联产品讲究的“用户粘性”,零售企业可能要多学学。

    零售企业的思维意识已经在发生转变,但还不够,很多仅是停留在表面。过去很多例子表明,追逐于新潮的词汇和玩各种促销概念只是短期内“立竿见影”,但失去的可能是诚信,也可能是消费者的认可和企业的美誉度。

    “双11”之后, “双12”也来了,各种电商促销纷至沓来。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也参与到这种促销之中,无论是被动也好,主动也罢,毕竟在参与,在改变。但零售企业在改变的同时,仍要记得坚守商品和服务,耐得住寂寞才会有所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