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乌拉特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倾力拓展服务对象和范围。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让下岗职工获得创业资金,已成为该行不断探索的重要议题。该行与乌拉特前旗就业局合作,不断创新,为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贷款,助其走上创业之路。
“我行以立足三农三牧、服务中小微企业为基础,坚持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特色,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8337’发展思路及地区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创新支农方式,积极满足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乌拉特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振亮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诠释了该行的经营之道。
截至目前,该行各项存款余额为近40亿元,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8亿元,其中投向“三农”贷款26亿元,贷款投放结构为发放“三农”贷款占92 %,向城镇中小企业、集个体工商户贷款占8%,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决融资难题
赵保军曾是一名拖拉机厂的修理工,2007年,下岗多年的他,通过申请下岗再就业贷款,用农信社贷给他的10万元,在建材市场租了摊位,开始经营起了小规模的瓷砖生意。
“这就是我经营了三年的商铺,创业之初才是个小摊位,现在整个商铺都是我自己的房子。”经营瓷砖生意的赵保军乐呵呵地向记者聊起瓷砖店现在的发展规模。
“生意做得再好,融资永远是一大难题。”
如今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瓷砖大亨”的他,回想起当初的创业时期的艰辛,感慨道:“要不是当年农信社的下岗再就业的创业贷款,哪有今天的我,是农信社帮我实现了发家致富。”正是因为与农信社有着这样深的渊源,赵保军成为了乌拉特农商行的优质客户,截至2014年9月,该行已累计向赵保军发放贷款100万元,进一步解决了他的融资难题。
在乌拉特前旗,像赵保军这样的优质的个体经商户有很多,乌拉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助力他们真正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这些,都得益于乌拉特农商行的坚持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扶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为理念,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特色,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举措,不断推出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据了解,该行通过多年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致富的同时,也活跃了乌拉特前旗的经济市场。
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再就业贷款1.14亿元,助力新增1700多个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谋得了稳定的职业和可靠的收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新信贷产品
乌拉特农商行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在保证原有信贷投放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信贷品种,为了进一步解决一些有创业梦想人员的“融资难、贷款难”问题,重点推出了“兴商贷”产品,为广大客户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罗强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喜欢美发的他在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得知乌拉特农商行推出了“兴商贷”信贷产品,他萌发了创办自己的美容美发店的想法。
“不到一周时间10万元的贷款就批下来了。”拿着申请下来的贷款,罗强租了一间四十多平方米的店铺,开起了自己的美容美发店,现在生意很红火。
他在接受《农村金融》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乌拉特农商行这笔贷款,我的创业梦想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实现呢。”
“兴商贷”是指该行向服务辖区内依法核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发放的用于流动资金需求的保证贷款,具有以个人信用为载体,不抵押、无联保的业务特点,成功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随贷随还。
该行董事长李振亮向记者介绍说,“兴商贷”以独特担保方式为个体商户提供便利,与商户资金需求急、期限短、周转频、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融资特征有机结合,手续简便,只需两名以上个人提供担保,一次授信,多次使用,既简化了办贷流程,又为商户减少了融资成本。
据了解,“兴商贷”信贷产品有效地缓解了客户其因抵押物缺失或不足值而造成的资金获取困难,截至目前,该行共投放贷款近1亿元,支持客户近5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