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了解,日前,湖北的棉花采摘已经接近尾声,棉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棉秆和少量后期花尚未采摘,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棉农交售进度缓慢。这种现象在湖北公安县表现得尤其明显。据公安县棉花协会透露,当地大部分棉农手中还有60%的籽棉囤在家里。为刺激交售,早前当地200型小包棉企曾抬价收购籽棉,但随着皮棉价格一路走跌,小包棉企开始出现亏损。
由于对今年棉花收购情况有所预估,大部分400型棉企开秤晚、定价谨慎,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没想挣钱,收支平衡就可以了”,这是当地某棉企负责人的心声。但小包棉企嗅到今年的入市良机,早前为扩大收购量盲目定价,价格往往比大包棉企高出0.1—0.15元/斤,当时确实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不少棉农都积极交售,但随着皮棉价格一路走低,小包棉企成本出现倒挂,现在库存积压严重,很多小包棉企已出现了大约700-800元/吨的亏损。
据了解,近期当地籽棉收购价整体已经从此前的3.3元/斤下跌至3元/斤(淡点污棉二级),棉花加工厂的收购量直线下滑,公安县某400型加工厂负责人表示,现在每天的收购量有10吨,仅相当于去年的1/20,而到目前为止,总的收购量也才1000吨。
(湖北棉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