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按照集团化发展战略和经营行业相关的原则,将市果品公司并入京农控股集团,实现同业整合,着力打造业务范围更广、资产规模更大、综合实力更强的京农控股集团。在北京市果品公司并入京农控股集团大会上,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守良作了《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加快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步伐》的讲话,从为什么进行整合、怎么整合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将该讲话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北京市社理事会提出的“再改革、快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供销合作社”和在全系统实施集团化改革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到2018年实现利润和职工收入倍增的工作目标。北京市社要在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的同时,适应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世界城市建设,抢抓机遇、适时调整,加快做大做强步伐,夯实未来发展基础。为做好战略布局,经市社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将市果品公司并入京农控股集团,通过资源有机整合、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提升专业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发展潜力、不断开拓创新,为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奠定新的基础。
整合发展,符合主客观要求
这次整合是北京市社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城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特点,结合两单位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经慎重研究作出的战略决策。
1.本次整合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细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并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全国总社成立6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对供销合作社发展改革作出了重要批示、讲话,明确提出“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这为供销合作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和国家及市委市政府的期望要求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强有力的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对供销合作社提出的各项要求,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在服务“三农”、服务城乡、创新发展上有所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迈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这是我们改革调整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
2.本次整合是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大都市,已经进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城乡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打造流通网络和渠道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一网多用”和“双向流通”,实现“新网工程”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点多、面广、服务强”的优势,把握首都城乡一体化趋势,抓住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利用联合合作和系统化运作优势,体现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存在价值和崭新风貌。京农控股集团作为北京市社系统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重组壮大是加速发展的前提,更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需要。
3.本次整合是做大做强新型供销合作社的必然要求
当前,北京市供销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增速趋缓的问题。像果品公司这样的老企业,拥有市社委托经营的大量资产,经营上虽有进展,但以社会公允价值衡量,盈利能力仍然较弱,收益偏低,回报不足。市社理事会审时度势,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及时推进股权社有化、管理集团化进程,加快实现传统经营向现代流通转变,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在目前形成的“重视供销合作社就是重视农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社会氛围中,京农控股集团的充实调整正当其时,有利于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北京供销合作社从事社会公益和为农服务的品牌形象,提高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形成北京供销合作经济的强大支撑。
同业整合,全面实现协同发展
本次整合不是机械式地做简单加法,而是要通过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管理集约、系统集成,调整优化经营管理,通过协同融合,实现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服务增强,在专业化和多元化运作方面上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的目标。
1.深度融合,力求协同增效
原京农集团是2013年底由北京市农资公司和市鞭炮公司合并重组成立的,在为“三农”服务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承担着政策性、公益性、社会性、安全性工作的重任;市果品公司成立于1956年,长期以来在为首都提供干鲜果品供应的同时,承担着全国两会、国内国际重大活动果品配送的政治任务,并为促进京台两地农产品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两单位又在资产经营、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多方面进行了业务拓展,可以说各有特色、各具特点,同时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涉农特征和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政策性经营特点。但从社会对比及长远、规模化发展来看,两企业经营体量尚小、主业发展还不强劲、业态相对单一、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这次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两单位资产共享、经营成果共享、工作经验共享,协同融合、优势互补,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共同打造新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2.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效益
本次调整是两单位人、财、物的全面整合。首先,最直接的是资产和业务的整合,要在扩充规模、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研究整体发挥最大功能和最大收益的方式和途径;同时还要通过人力资源整合,为来自不同业态、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更宽阔的施展平台;要通过资本要素整合,把有限的资金优化配置到最具创效能力和潜力的项目中去。总之,整合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减低消耗、提升综合服务和创效水平,力争在新的经营管理平台上实现转型升级。
3.开拓创新,让老品牌焕发新的生机
这次整合不是简单合并,不是谁吞谁,而是同业有机结合。在努力成为“生力军”,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当好载体、依托的过程中,还要在做好传统经营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单位、部门协同,下大力量,努力做好“三帮”工作,打造“三帮”体系,即“帮村集体管理资产、帮农民理财、帮村民管理宅基地和流转权”,同时,积极探索郊区养老、文创、旅游等各项惠农事业。未来发展上,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挖自身发展潜力,提高内生发展能力,认真梳理自身人财物现状,分析自身优势和“短板”,激发“首都农资”、“京果”、“燕龙鞭炮”等老品牌的活力,理清未来发展思路;要在分析自身的基础上,在涉农业务、资产经营、电子商务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要瞄准做大做强的目标,抓住时机,拓宽视野,在设施农业、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交易市场、集配中心建设等各方面有所作为;要有效开展京津冀联合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