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明湖百货公司董事长车耀东最近早出晚归,他正忙着和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新供销商贸公司洽谈业务合作的事情。作为广东省社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新供销商贸公司拥有宝洁、王老吉、LG、格力等知名品牌的代理权。“新商贸代理了这些知名品牌,然后分销到地市县供销合作社的网点,通过省社企业和地市县企业业务对接或产权联结的方式,形成了以龙头带动、上下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体化运营的利益共同体。”车耀东说。
据介绍,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本级直属企业7家,涉及农村合作金融、日用消费品批发连锁、粮油连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农资经营及农化服务等板块。由于长期分级所有、分层管理等制度原因,省社和下面的企业业务联系不多,更谈不上一体化经营。打破层级界限,突破分级管理瓶颈,推动系统联合发展,建立一体化经营、双向流通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这是广东省社在此次综合改革中的突出特点。
在确定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后,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根据系统实际情况,确立了改革总体思路:从企业切入,省社直属企业围绕农资经营、粮油连锁、冷链物流配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对接整合20个试点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上联下伸,打造上下贯通、一体化运营、运转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
社企联动
书写联合发展的大文章
多年来,上下级供销合作社之间“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的现象,困扰着全系统的发展。因此,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明确综合改革目标:要实现上下级联合社业务和产权的对接,创造条件推动系统合作发展,社企联动,上下合作发展,最终建成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
“一边是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一边是有完善网络体系的各级供销合作社,如果能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和下面经营网点有效对接,这对双方都有利,体现了供销合作社整体优势,这样就把一只只力量薄弱的小船组建成一艘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省社合作指导处处长程朝广说。
据介绍,广东省社在推动系统联合发展方面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业务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市县供销合作社发展,形成农资、粮油、生鲜、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五大经营服务平台;二是通过省社企业与市县社有企业产权联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社的农资龙头企业,公司以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农化服务和完善的配送网络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坐鳌头。公司围绕农户需求,大力推广农作物解决方案,推动农资供应渠道向农化服务转型,与3家试点县社进行了产权和业务对接。
广东新供销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龙介绍,公司主要以日用消费品经营为主,运作模式是联合采购、网络分销,开展品牌代理、批发配送业务,通过拓展品牌代理经销业务和建设广州、茂名、梅州等地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统一采购平台的对接能力,辐射带动20个试点县区供销合作社,打造全省系统日用消费品统一采购配送平台。张伟龙说:“公司需要分销渠道,不断扩大代理区域,而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优势在于网络全,这样两者有了共同利益点,公司与试点地区的企业和经营网点对接合作,好处是发挥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网络优势,拓展品牌代理经销业务,增加一线品牌代理,掌控优质上游资源,增强统一采购平台的对接能力。”据悉,商贸公司已与一半以上的试点县区供销合作社实现业务对接,未来还将与剩余的试点县区开展对接,同时还探索与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合作意向的社有企业开展产权合作,联合组建区域子公司或配送中心。
像新供销商贸连锁有限公司一样,省社其他企业也都是以企业业务对接或产权联结为突破口,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合作。
新供销天保再生资源公司董事长陈江强这样说,对于具有较强合作意向并具有一定基础的8个试点县市,尽可能通过合作共建分拣中心的形式开展产权对接,对于缺乏资源和意愿的以业务对接为切入点,逐步过渡到产权对接,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网络和天保公司的对接和合作。
在广东省社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省社各个直属企业根据业务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对接方案,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天润农产品公司大力推进粮油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与80%以上的试点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实现了产权或业务对接;新供销农业小额贷款公司在徐闻等地建立的分支机构,推动经营网络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全省50%以上的试点县市的经营业务与省级经营服务网络实现了对接。
夯实基础
打造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着眼于基层,注重基层组织体系的建设,推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与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的有效对接,形成一网多用的综合服务体系。县基一体化就是一个创新的做法。信宜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李军伟介绍,县基一体化就是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社的人财物,通过整合资源、改造提升,增强基层组织的经营服务能力。
在化州市合江镇,一座高17层、占地730平方米的供销合作社综合大楼引人注目。化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钟秉成介绍,综合大楼项目采取供销合作社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供销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难题。“破房子变成高楼大厦,供销合作社经营有场所,服务有阵地了,在老百姓心目中也有形象了。”钟秉成说。记者在化州、高州、信宜、廉江等地看到,通过项目建设,基层社的面貌焕然一新,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据了解,广东省社还设立“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基金”,启动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省、市、县一体化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和基层组织建设。
实行县基一体化管理以后,通过整合基层社资源打造基层经营服务体系,向上承接县域和全省经营服务网络业务,向下延伸带动农民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发展,有效提升了全系统的规模化服务水平。据统计,目前全省实行县基一体化管理的的县级社达40个,有一半的试点县社全面实行县基一体化管理。
推动试点县社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采取扩建、新建或改造等方式建设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是广东在综合改革中的又一新举措。
在高州市分界供销合作社,记者看到占地30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收购市场堆满了新鲜豆角。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卢洪荣介绍说,市场有收购、冷藏、交易、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功能,年收购北运菜1.6万吨、荔枝2600多吨,帮助农民拓展了销售渠道。广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朝明说,三农经营服务平台上接省级企业,下联基层服务组织和经营网点,逐步培育拓展交易配送、质量监测、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服务,从而推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板块有机融合,形成一网多用的综合服务体系。据统计,30%的试点县社启动了经营服务平台建设。惠东、丰顺、新兴、阳西等试点县社已启动建设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初期建筑面积达18500平方米,投资额约4000万元。省社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已在四会市启动华南农产品物流城项目,并完成了首期155亩土地竞拍。
当前,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正在积极推进综合试点改革,通过以省社直属企业这个龙头,运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信息技术,建设省级经营服务网络平台,打破层级界限,对接重组试点地区经营业务,构建全省一体化运营、双向流通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介绍详见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