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智能硬件?不,应该是联网硬件


 

    “智能”两个字经过电影、媒体反复、完全不规范的使用之后,它变成一个“万金油”名词,任何一种稍微创新一点的硬件,都会被称为“智能”。

    由于遭到过度滥用,“智能”再难回到最初明确的定义中去,几乎一千零一个人的脑海里,对“智能”的定义、印象都不相同。换言之,“智能”作为一个名词,它的周延太宽了。许多人口里的“智能”是指“人工智能”,能够完全理解人类语言、思想的机器造物。

    但现实是,所谓智能硬件的表现,更像是一个除手机外具备联网能力的硬件。这也是现在部分消费者提到“智能硬件”就大摇其头的原因:宣传与现实不符。而从宣传角度来看,“智能”的价值传递链是断裂的。

    因此,智能硬件还处于联网设备的阶段,未来它必然不局限于此。不过从联网设备到人们心目中所期待的具备人工智能的硬件,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

    好消息是,行业内已经有许多人意识到了联网设备的重点,不在于设备的行为表现得智能化,而是应当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硬件终端化为各式各样的服务。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手机设备也经历了同样的进化历程。

    联网不光为了通信,而是为了提供服务。例如,智能手环是提供健康生活服务的终端,智能水杯是健康生活、甚至是提供供水服务的终端,智能鞋也可以是别的什么服务的终端、智能微波炉是新型食品配送服务的终端……

    只有在想清楚“服务”这件事情怎么做,当下的智能硬件才能找到更加合适的场景,更加合适的目标人群。比如最近常常看到的智能配奶机,从功能特点来说,是为了解决年轻父母配奶粉遇到的麻烦(测奶温等)。然而细想一下,是否年轻父母都有这个需求呢?相比之下,配奶机如果是放在婴儿房,是否可以集成摄像头、红外传感等之类的,为年轻父母提供婴儿监护服务?奶粉是否可以和国外的大厂合作,直接提供按月订购服务?如果说人工智能还有点遥远,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的智能硬件,估计可以受消费者的欢迎。

    而要做到这一点,智能硬件就必须具备更多的扩展性,它应当是一款满足多种需求的设备,在“整合”用户刚需的前提下,才能以更高的溢价卖出自己的产品。同样类比智能手机,一开始智能手机的价格比功能手机高出不少,但依然有人买单。

    而从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智能硬件创业者需要克服的难关还非常多。毕竟构建一套服务,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需要多合作方,深化合作,提供更多的价值点,才能完善整个服务环节。这对于力量尚不强大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毕竟,现在智能硬件最大的问题是,别人以为它只是一款设备,但它其实归于物联网的范畴之下,而消费者层面的物联网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大众的预期。

(陈一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