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正在以另一种形式走进社区。
11月16日,台州经济开发区东海大道670号,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开发区支行把一间200平方米的店面改造成了一家超市。
这家银福超市除了食品销售,还设有客户咨询室、儿童游乐区等。在另一个房间里,来自台湾的厨师阿贵正在授课,一群主妇正在等他露两手台湾的厨艺。
但凡来到超市的人,都觉得奇怪:“银行的办事大厅和超市相连,超市里又能上课。”
然而,在台湾中小融辅公司大陆地区总经理陈明慧看来,在台湾,银行和超市的结合,实属司空见惯。也正是得益于两岸金融合作的逐步深入,这种银行加超市的模式,开始在两岸的金融合作中,付诸实施。
今年,陈明慧向路桥农合行提出在银行里开一家超市时,该行毫不犹豫,双方几乎一拍即合。
路桥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金时江表示,银福超市的成立,正式标志着该行向社区银行转型,“走进社区、融入社区,与社区架起沟通的桥梁,以此增加附加值。”
双方约定,路桥农合行免费提供场地,银福超市负责为社区里的农合行客户提供社区服务。
温暖的金融
路桥农合行的未雨绸缪,不无道理。央行的调控可以证明,靠利差赚钱,并不是长久之计。
陈明慧说:“台湾的银行几乎不靠利差盈利,主要就是做中间业务。”
社区银行超市的出现,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通过超市,扩大银行在社区的影响力,从而招揽客户。
“如果仍维持现有的渠道策略主导的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未来将被淘汰出局。”金时江说。
银福超市不同于金融便利店。本质上,它就是一家超市,但又不仅仅是一家卖东西的超市。
“所谓‘银福’,其实就是银行的福利社。”陈明慧说,在银福超市,不提供现金结算,只能凭路桥农合行的借记卡或超市充值卡购买商品,另外在超市里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厨师班、插花班、舞蹈班、画画班……“不再让顾客面对冰冷的机器,在这里,会更注重交流与互动。”
用陈明慧的话来说,核心依然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只是通过社区服务来做温暖的金融。”
路桥农合行零售部总经理林佳也承认,合作不仅解决存钱、取钱问题,更主要的是走进社区,“走进人的心里。”
走心之外
眼下,银福超市仍然在为人气而努力,和贷款没有太大结合。主卖台湾食品的吸引力还是让这家超市在这段时间里成为讨论的热点。
在陈明慧的眼里,这家超市的未来将会越来越成熟,“未来在这个地方,除了放台湾的产品之外,我们也会放台州市各个地区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我们也希望协助一些农户,把他们一些好的产品,免费上架到我们这个平台,也就是协助他们来做销售。”
计划中,银福超市将在全国拓展30到50家的店,“一旦台州当地的农产品上架,销售到市外、省外,甚至销售到台湾,这样子就能提升我们农民的收入。”
这也正是路桥农合行希望看到的场景。金时江说,双方的合作以银行金融服务为主体,力图建立“产销、存贷、保”一体化服务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将会产生。陈明慧也承认,未来增加当地农产品上架后,农产品业主的销售情况等将作为一个指标提供给银行,以此来作为贷款的决策依据。
金时江说,“通过逐步累积数据改变银行目前数据来源单一的状况。我们将用半年时间来观察一下,如果试点成功,再引进到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