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农信大军的“和谐银行”
山东枣庄农商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发展
□ 黄 伟 闵高峻

 

  山东枣庄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发扬“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廉洁高效、争创一流”的农信精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工作相辅相承,协同发展,使企业文化成为全市农村信用社构建“和谐农信”的“推进器”和极具自身特色的优势品牌之一,让员工潜能得到挖掘,促团队业绩不断提升。到10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64.45亿元,较年初增加10.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9.03亿元,较年初增加4.96亿元。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齐抓共管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面对当今金融领域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枣庄农商银行领导班子把“怎样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打造和谐农商行”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一是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室及各支行配合抓”的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全年考核。二是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实现了企业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间和谐运转。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法规政策及山东省联社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又对制度进行了细化,依靠制度来明确责任、约束行为,把 “和谐农商银行”建立在严格自我约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使总行和支行、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和谐的管理行为。同时,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强化激励机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绩效挂钩考核方案,充分调动起了基层支行和员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打造培育农信社“金牌”员工队伍。一是教育员工、关心员工、团结员工。该行积极开展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在广大员工中营造出了“盯着先进不让,扛着红旗不倒,开拓创新不停”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以“同生共赢”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员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睦相处,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二是注重青年员工的培养,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多年来,该行始终注重青年员工的培养,不断将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中层正职及总行员工全部进行竞聘和交流。并在全行开展了以“树立良好作风、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和提高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两好一高”机关创建活动,机关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举办了案件防范职务犯罪讲座、反腐倡廉报告、规范化服务培训、现场警示教育等各类培训活动30余场次,参学员工达2000多人次。

    三是改善服务,树立形象。该行积极推行了以“转变才能改变,精细推动发展”为主题的精细化管理,始终坚持关注客户、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素质提升、过程管理、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分析、互利群体、个性实施等十大原则,逐步实现理念、行为、结果改变等三大目标。同时,该行加快精品网点建设,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优化营业场所服务环境。新建网点和改建网点均按照精品网点标准进行设计,并设立了大堂经理,自助银行,专门的客户休息区,大客户室。先后举办了精细化管理精准服务培训、新员工优质服务培训、员工服务礼仪培训等,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健康有益活动。该行组织了以“省联社成立5周年、我为农信社做贡献”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活动和全市农信社篮球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了省联社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极大地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他们还大力组织了劳动竞赛和“文明服务网点”、“文明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促进了员工服务行为的规范化。在全市农信社大力开展了“四好领导班子”、“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文明城市创建”、“党员一帮一”、 “送温暖,献爱心” 和“慈善一日捐”活动。

坚持深化改革

积极建设节约型企业

    枣庄农商银行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积极引导各单位加快人力资源改革试点,目前,精细化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制定科学、严格的费用机制,根据各社业务发展状况合理核定费用,使业务发展与费用直接挂钩,从机制上杜绝了铺张浪费。领导班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发挥示范作用,营造了“节约办社”的氛围。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体员工的亲和力、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作中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已然形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