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农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内蒙古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持养殖加工企业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 阳 通讯员 李 默

图为该联社工作人员在养殖企业开展贷后检查。

 

  全力解决农牧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课题,是内蒙古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该联社始终坚持支农支牧的信贷市场定位,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手段,强化服务功能,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市场定位、发展愿景基础上,通过深耕农牧业、小微企业信贷,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提升信贷服务品质,助推农牧业健康发展。

    “我们始终恪守‘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时刻关注‘三农’经济发展态势,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导向,适时科学调整经营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农信社增效的共赢目标。”该联社理事长武雪峰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诠释了他的经营之道。

    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

    “一斤有机羊肉卖到300元,真是堪比黄金了!”在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羊肉无人不知,而这家合作社就是达茂旗联社扶持的龙头农牧业企业之一。

    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内蒙古蓝色牧野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创业至今,从最初只有5户牧民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今天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有机牧草种植、有机牛羊繁育、有机肉食品精加工企业的上市公司,这一路的发展也让该合作社理事长王勇颇有感慨:“资金方面离不开农信社的支持。”

    “从2009年成立合作社向农信社贷了5万元,到现在贷款额度已达到500万元,农信社真正为我们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解了燃眉之急。” 王勇介绍说。

    达茂旗联社为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农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农牧业“量体裁衣”,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同时完善了“合作社+基地+牧户”的畜牧业产业化模式,让农牧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信社“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金融普惠政策。

    据了解,该联社在积极发放传统小额农贷扶持“三农”发展的同时,主动参加并组织政、银、企系列对接洽谈会活动,积极探索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具体业务和流程,截至目前,共参与银企洽谈会5次,发放贷款4500万元。

    开辟信贷“绿色通道”

    达茂旗联社一方面为解决农牧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将农牧业企业作为核心客户进行维护,为农牧业企业办理信贷业务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

    今年初开始,该联社制定和完善《农村牧区贷款操作规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等信贷管理制度,通过集中审批力量,统一审批标准,缩短审批链条,减少审批环节,优化业务流程,显著提高了业务审查审批效率,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好评。

    同时,该联社为适应农牧业、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需求特点,建立重点项目和特殊类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提高办贷效率。此外,还结合农牧业、小微企业的分布情况,合理调整营业网点和信贷授权,加快布放ATM和POS机,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该联社理事长武雪峰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介绍说:“为切实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有效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综合考虑农牧业生产周期和农副产品变现难等因素,我联社还允许涉农贷款跨年度归还,以此来减轻农牧民年底资金紧缺、还款压力大的实际困难。”

    截至目前,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2.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33亿元,其中扶持农牧业企业发展28家, 累计发放贷款近6亿元,存贷款份额继续保持达茂旗首位。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