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涨、市场疲软、融资难等困境,举步维艰。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视扶持小微企业为己任,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及时推出“无缝隙”信贷服务,企业当日还款、次日放贷,实现续贷“零等待”,同时推出分期还、循环贷等8种信贷资金周转模式,实施3项保障措施,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到期还款压力,降低了融资成本,实现了农信社与小微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截至10月末,山东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8405亿元,较年初增加887亿元,同比多增76亿元,增幅11.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38亿元,较年初增加589亿元,同比多增87亿元,增幅23.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1.3个百分点,新增占比达66.4%,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幅“双提升”。
“8+3”服务
为企业“输血供氧”
“国外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作为一家外贸出口型企业,昌乐华翎服饰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艰难转型。
提起眼下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公司董事长秦洪升愁容满面:“我们出口企业关注产品质量和交期,不关注市场和时尚,99%的企业转型失败。”在苦寻转型之路时,秦洪升最担心的是银行的态度:“昌乐农商行500万元贷款马上到期,如果此时抽贷,无疑是雪上加霜。”
忐忑不安中,秦洪升却等来“上门送贷”的昌乐农商行客户经理。“公司财务部只考虑回款还贷款,压根没敢考虑办贷款的事儿。农商行考虑周到,提前让客户经理办手续,第二天500万元新增贷款就到账。”
“华翎服饰是农商行一手扶持起来的优质企业,我们有责任帮它迈过眼前这个坎儿。”该行董事长赵连东说。
秦洪升将新增的500万元贷款投入到新产品——汽车消音器上,“这个产品投资相对较小,市场需求量大,回款快,效益很可观。”
让秦洪升的企业走出困境的正是山东省农信社推出的“无缝隙”信贷服务:对生产经营正常、资金暂时周转困难或受经济形势影响、临时市场销路不畅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在贷款到期前开展贷前调查和客户评价,企业当日还款、次日放款,实现续贷“零等待”,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同时,山东省农信社推出分期还、分还续贷、循环贷、无间贷、简捷贷、浮动贷、贴息贷、贷款展期、借新还旧等8种信贷资金周转模式,实施3项保障措施,实施信贷资金倾斜,优先保障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强化机制建设,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推行阳光信贷,提高服务质量。
“‘8+3’信贷服务模式真正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企业顺利转型。”秦洪升的肺腑之言印证了山东省农信社与小微企业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
“免评估”
为企业“减负降压”
走进山东登升劳保用品有限公司的针织车间,百余台机器正高速运转,24小时不停机的节奏显示出公司蓬勃的生命力。
“公司资金周转速度快,需求大。土地房产抵押评估程序繁琐,导致贷款时间延长,企业的正常资金流转和国际业务发展受到制约。农商行推出的‘免评估’信贷产品,直接为企业节省近20万元的评估费,降低了融资成本。”公司副总经理栾述海说。目前,高密农商行已累计办理此类贷款2315笔,金额50.62亿元,节省客户成本约510万元。
据介绍,针对客户反映的“评估程序繁琐、费用高”的问题,山东省农信社推出“免评估”抵押贷款,由农信社向借款人发放额度在500万-2000万元以内、按协议评估确定价值到有权部门进行抵押登记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用“银行自评”代替“委托评估”,由农信社与抵押人协商确定抵押物价值,无需评估公司提供评估报告,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同时,争取省财政厅、社保厅支持,联合山东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担保中心,开展担保贴息贷款,省担保中心按实际贷款基准利率的50%贴息,对创业者个人给予全额贴息。
“200万元贴息贷款已经到账,光这一项,一年就节省6万元利息。” 栾述海与很多银行打过交道,自认对“银行的本质”认识深刻:“企业发展好时,各大银行蜂拥而上,争着送贷款,当企业遇到暂时困难就抽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选择合作伙伴非常慎重,不仅考虑利率的高低,还考虑彼此间合作的信任度和稳定性,农信社从来不做釜底抽薪的事,而是始终如一地支持企业发展,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