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9日,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上海市召开。来自全国物流领域产学研各界、台港澳地区,以及德国、美国、瑞典、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1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物流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那就是: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已成为中国物流业界最全面权威和富有特色的年度盘点,最丰盛和豪华的思想盛宴,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业界聚会。今年的学术年会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年会上体现出“物流之新”几个片段的扫描,来感受物流界这次盛会。
“新常态”:
内需、西部和农村物流需求增速
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如何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在大会致辞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危机的雾霾仍然影响着中国经济。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继续处于下行态势。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业发展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从市场规模来看,结束了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总体上步入温和增长阶段。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1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问题逐步显现,粗放式运行方式难以为继。从需求结构看,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物流需求增速加快。从资源条件看,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物流运作的“硬约束”开始减缓,但要素成本、资源环境负担进一步加重。从增长动力看,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整合优化、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都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黎明对国务院不久前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据此,他提出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亟待解决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升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系统思考与对策;物流集约化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衔接和优化;物流服务外包和供应链集成优化;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物流诚信体系建设和负面清单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和物流装备现代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低碳和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物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等等。
“新格局”:
“四化同步”要求物流创新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论述了中国物流发展“新格局”。她说,中国物流业发展新阶段正在开启。从总量规模上,在过去十多年中,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8%—9%份额,成为服务业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最近几年物流业的增长速度从20%以上,回归到10%左右,特别是全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从90年代初24%,2008年降到了18%,但是近四五年物流成本减低速度趋缓,这些都意味着物流业在效率的提升和创新发展面临一些障碍,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效率的贡献有所减缓。这就倒逼物流业进行创新和必要的改革。她指出,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背景出现深刻变化。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物流领域大范围创新,从过去物流操作环节在转变到物流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整个物流体系重新构建方面。她强调说,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对生产和消费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对物流体系和物流产业的创新带来很多变化。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化发展,制造业正在加快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内陆地区集中,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向优势地区加快集中。消费中心向城市特别是向大型城市群加快集中,过去传统的农产品正在向优势主产区加快集中、集聚,进行集群化生产。这带来了整个商品流通过程正在加快向长距离、大规模的方式转变。这不仅要求物流主体能力提升,也要求物流体系、通道体系加快调整。这要求我们在物流规划、企业网络布局中,对这些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王微从五个方面对物流创新发展进行了阐述:物流服务创新分工以深化和专业化为动力;物流技术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度应用为核心;物流产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跨越企业边界的物流资源的整合;体制机制创新。她说,从效率和创新的角度看,全球二三十年来所进行的物流创新是在非常宽广的多层次领域中展开,不仅涉及到物流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创新,还涉及到组织、技术方式的创新、体系的创新和整个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新趋势”:
个性化、柔性化、协同化
刚刚经历了“双十一”的购物狂欢,人们很想知道我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优联资本董事长王孝华在大会上对我国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和前景发表演讲。他指出,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8万亿元以上,可谓空前。2014年,淘宝平台会突破3万亿元,其中物流费用占到10%,即3000亿的物流市场规模,另外还有15万亿的B2B市场所产生的物流需求,整个电子商务的物流市场份额非常大。他断言,2014年是B2B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步的一年,大宗物资、化工、家具等领域出现了利用互联网电商的技术和平台把行业整合起来,B2B的产业化将从今年开始发力,作为物流供应商和物流配套领域的供应商,迎来大发展机遇。
在谈到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时,王孝华说,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有三:第一,个性化订单——C2B消费者驱动;第二,柔性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第三,社会化物流——供应链协同平台。他论证说,网上零售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价格战回归价值竞争。出现颠覆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从服务客户到服务用户转变。客户是合同关系,通过投标、拿订单确立合作关系,而用户需要的是免费服务,他们的粘度非常低,靠口碑传播,把用户留住非常难。还有,“去中心化”大势所趋,过去是大型电商中心化,未来的流量会分到各个地方,会流向不同的社会群体;未来是垂直化、专业化电商大爆发。从“电子商务”到全行业“电子商务化”加剧。未来“无商不电”,电子商务无论怎么线上线下沟通,这都是形式,最终还是回归到商务,回归到产品、客户和服务上。
王孝华这样表述电子商务的发展机会:中国电商发展机会包括以下核心关键词:电商金融、多平台运营、精细化管理、社会化营销等。他强调的三个重点是:移动互联网、O2O打通以及跨境电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物流学术年会,会址选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召开,与会者参观了自贸区的物流园区,“新会址”选择可谓年会主办者的匠心独运。今年年会分论坛依旧异彩纷呈,农产品与冷链物流仍然是“最热”的分论坛之一,被称为“老物流”们的“新欣喜”;“一路一带”物流、大数据物流、物流文化建设成为论坛的“新话题”;城市物流、应急物流、逆向物流、军地物流融合、物流园区创新发展、国际物流等成为“历久弥新”的老课题;设立 “青年论坛”是这次学术年会又一“新亮点”:一批物流青年才俊登台演讲。根据规则,专家进行提问点评,现场观众投票、专家讨论,最后当场公布“青年论坛新锐奖”并当场颁奖……一个行业论坛,能十多年如一日,每每成为新意迭出、成果累累的业界聚首、年度盘点和思想盛宴,这是中国物流界的幸事好事,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志标识。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