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乌镇召开,从数字化生存到数字化生产的深刻转变,正影响和改变着每个行业、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合作社也不例外,浙江省桐乡市的一家杭白菊合作社就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迈出了国门。
运筹帷幄 小镇上有大生意
“你在阿里巴巴上搜‘缘缘菊业’,我们所有信息都挂在上面呢!你有微信吗?加我吧,网上聊!”这天上午,在浙江省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里,55岁的社长缪文建拿着手机,正大声回答客户的咨询。一时说不清楚,他就让客户去合作社的网店、微信上了解、留言。
打开电脑,登录合作社的网站,一条条外地客商求购杭白菊的信息立即呈现在缪文建的眼前。在与一位福建客商谈妥后,缪文建问清对方的收货地址,随即把信息转发给副总经理缪悦啸,装好货、填上快递单,一笔交易就算完成了。
“独坐中军帐,悄悄把网上,手中有宝贝,胜过诸葛亮。”缪文建是个会赶时髦的农民,2004年6月,他组建了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以“订单”方式合作,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种植杭白菊及其他食用花卉,形成了杭白菊基地1500多亩,链接基地5000多亩,联络农户5000多户,并拥有了8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合作社从一个两人的小作坊变成30多人的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采用社员制和“公司+农户”的生产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户以“订单”方式建立的杭白菊基地实行连片种植,成区域化布局。在充分调动种植户积极性、降低风险的同时也确保了缘缘菊业的菊花品质,合作社现已通过国家认证的国内首个有机杭白菊生产基地,并授予杭白菊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基地及浙江省优质道地药材基地。
初试网络营销尝甜头
凭借稳定优质的货源,合作社的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在杭州、上海等地设立的销售网点也增加到5家。可是,当缪文建尝试继续增加营销网点来带动销售量时,销售额和年利润增幅却并不明显。
2011年,正当他为如何做大市场发愁时,还在读研的儿子缪悦啸无意中向他提起:“你可以搞个网站,在上面作自我推广。”于是,缪文建利用网络速成模板在阿里巴巴上注册了一个网站。很快,第一笔生意就做成了。“杭州网友买的,35块钱。”
试水网络营销后,“缘缘”杭白菊越卖越好。不过,由于缪文建对网络不熟悉,合作社又缺乏这样的人才,网店缺乏特色,加上长期不打理,几个月下来,销售额逐渐下降。
正当缪文建倍感棘手时,2012年5月,在乌克兰留学的儿子缪悦啸回来了,他决定留在家乡,帮助父亲“网上淘金”。这个经济学硕士毕业的80后小伙很有闯劲,在对全市的业内网店进行了一番研究后,缪悦啸开始“招兵买马”,对原有的网站进行重新布局、改动,做精内容,还通过了阿里巴巴的产品实地认证,当年网店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元以上。
借力网络直达海外
在国外留学的几年里,缪悦啸就一直尝试向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推广杭白菊,并取得成功。如今,他决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开国外市场。2013年6月,合作社成为全省首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杭白菊企业。去年,缪悦啸拿到了好几个来自国外的大订单,其中一个订单额就达到300多万元。
缪悦啸说,最近新的胎菊已经上市,前来订货的客商特别多,小批量的就直接在网上下单,大批量的会首先在网上达成意向,经过实地走访确认后再签合同。前几天,他就与香港的一位客商签下了100多万元的订单。如今,他们的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
缪文建说,瞄准网络营销以后,合作社的年销售额保持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由网络带动的销售额占到了一半以上。缪文建打算再招募几名大学生,专门打理网店、微信,把线上的生意红红火火地做起来。
(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