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赤壁采访的数天,处处能感受到青砖茶独特的魅力。
一块砖浓缩数百载沉淀与传承
不论是2012年初次见到的川字牌赵李桥茶厂的砖茶,还是今年见到的羊楼洞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厂房的砖茶,压制她们的是不同的机器模具,而浓缩进砖茶的是共同的历史与沉淀。
细细端品,赤壁青砖茶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质感滑润,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这种独特品质特征,难怪成为游牧民族心目中的“生命之茶”、“神秘之砖”。还没有哪一种商品她这样曾撬动欧亚大陆的贸易交流,从十七世纪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也使万里茶道成为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洲际物流通道。以茶为媒,茶产区的种植业与加工业、沿途的水陆运输业、沿线城市的商业、西伯利亚的工业和交通业都因之繁荣;无数的劳动力被动员,众多的商人致富,在1.3万公里沿线,200多个城市崛起。
作为“国礼”,赤壁青砖茶传递过国家领导人的情谊。
新中国成立后,赤壁茶业再度兴盛。解放初期,时任省长李先念将赤壁砖茶带进北京,毛泽东主席边喝边问:“好茶!是哪里产的?”李先念回答:“是蒲圻(赤壁市的原名)产的。”毛泽东赴莫斯科访问,将蒲圻砖茶作为寿礼赠送斯大林。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的演讲中指出,始于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作为“信使”,赤壁青砖茶又是不同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珍贵载体。
今年6月25日,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召开的中国湖北——俄罗斯经贸合作洽谈会上,万里茶道·湖北羊楼洞青(米)砖茶品鉴会成功举办;7月1日至8日,咸宁经贸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湖北·哈萨克斯坦经贸投资推介会,吸引了大批当地工商界人士。
一块砖酝酿和构建新的辉煌
正是这块砖茶,以她的神奇魅力,在今天又成为咸宁人实现绿色崛起的“敲门砖”!赤壁市委书记江斌介绍,赵李桥砖茶产业园将成为赤壁市绿色崛起的重要平台。
目前,赤壁市大力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去冬今春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8万亩。“中国赤壁砖茶现代产业科技示范园”已累计投资12.5亿元,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综合产值将突破50亿元。
当地茶企在政府支持下,开拓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销售市场,在新疆、内蒙古、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设置直销展示窗口100多家,在俄罗斯和蒙古国设立销售公司2家,产品进入当地1000多家超市和销售网点。
支撑品牌建设和维护品牌美誉度的关键是质量。“赵李桥茶厂的企业标准达到或高于国标。”负责起草最新版国家老青茶原料质量标准的赵李桥茶厂负责人说,“比如产品水分标准,国标是12%,赤壁定的是11.5%;水浸出物(茶叶有效成分),国标为20%,赤壁是22%。”
标准化建设让赤壁人重新占领了制高点,更尝到了效益甜头。其砖茶茶叶原料达到欧盟标准的兆丰精制茶厂,不仅获利能力成倍增长,还带动茶农每亩增收1000元至5000元。
一块砖正实现新的能量聚变
这几年赤壁人不断为赤壁青砖茶植入“文化酵母”,以实现巨大的能量聚变。
2012年,赤壁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辗转南北,千里溯源,先后到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外交部档案馆,以及湖北、山西、湖南、福建、云南等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史志办、茶文化研究所等机构,以及著名茶企发掘搜集了大量关于赤壁羊楼洞茶文化的文献资料、研究著作、历史图片,并编纂成书;同年6月20日,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赤壁市召开。会上国家文物局领导表示,要将起源于赤壁的万里茶路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会议现场并通过了“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赤壁倡议”。
赤壁市通过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以节会扬名等“手笔”,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去年9月的首届“青(米)砖茶交易会”,邀请到俄罗斯、蒙古国和全国360家参展商、100余家采购商参加,会展期间签约项目20多个,签约资金总额11.4亿元;不久前,在央视国际频道“城市一对一·发现城市魅力”栏目中,赤壁籍名人成君忆、张建华对赤壁茶马文化进行了生动解读,张建华现场演示“小乔煮茶”, 观众掌声雷动。
邀请学者、作家来赤壁考证和整理历史资料、撰写文章和剧本,延续赤壁茶文化历史文脉;引进卓尔集团,对羊楼洞等茶叶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以三玉川等历史名企遗址作销售点,让游客轻松买到“百年青砖”;建一批茶韵庄园和“小乔茶艺馆”,实现了旅游业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
“赤壁发展茶产业优势独特,正逢其时。”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局局长李新华说,“目前全市茶相关企业达100多家,总产值20多亿元,按这个势头发展,5至8年,实现百亿产业不是梦!”
一块小小的青砖茶,正复苏着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万里茶道,正演绎着新的神奇、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