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本消费电子巨头曾集体陷入巨亏的尴尬中。索尼、松下、夏普、东芝、日立等赫赫有名的跨国公司,在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光环在逐步消退。日本企业正从B2C领域,逐渐向B2B领域扩展、转型。
“严格地说,日本不是没有创新力,但日本的创新力在下降。”松下中国前副董事长张仲文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后继无人,年轻人不愿意干苦差事,早期在美国的实验室里有许多日本人,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来自中国、韩国和印度。
另外,日本原来的工业基础好,但中国制造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崛起,日本制造业出现空洞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比较保守,绝对服从的氛围,影响了创新力。而且,“不能只做硬件,一定要做软件,日本企业在网络时代还没充分准备好。”张仲文说。
“日本的创新方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表示。首先是医疗领域。索尼虽然复又亏损,但参股奥林巴斯后,双方联合研发医疗内窥镜;日立的核电业务有一种叫阳子技术,可精准地控制距离,对准人身上的癌细胞来照,不会伤害正常的细胞。其次是创能、蓄能领域。风靡一时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是由松下提供的,松下还与特斯拉合资在北美建设一座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超级工厂;松下、三菱等还在研发氢燃料电池。机器人也是日本着力打造的新兴领域。安川电机原来是马达、发动机的生产商,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
陈言认为,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公司已从家电业摆脱出来,特别在医疗、能源、机器人领域实现突破,为下一步的盈利打下基础。“日本仍然有创新力。”陈言分析说,一是日本已经完成资本积累;二是有学术积累,日本发现了问题,找全世界的高手来帮忙解决;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