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机合作社开始出现在山东省菏泽市农民的视野中,经过几年时间,到了2013年底,农机合作社这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地已发展到619个,合作社成员总数达1.2万户。
政府搭台 / 合作社唱戏
2009年,菏泽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通知》,指出农机合作社要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为粮食作物各个生产环节及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提供全过程作业服务,促进农机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通过合同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作业,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件下发后,菏泽市加大了对农机合作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市、县农机局根据实际情况、现有条件和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农机户组建不同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并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
菏泽市农机局局长陈登云向记者介绍,目前,菏泽市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模式主要是联合式农机合作社,也就是农机大户带机入社,机械所有权不变,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调配、存放、管理及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和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受益实行单机核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5%的管理费和公积金。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合作社与土地托管服务相结合,由农机大户牵头组建农机合作社,吸纳农机户和农户加入,成员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和机械化服务,生产的粮食由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
菏泽市在本市范围内实行农机共同利用,合作发展。巨野成社、牡丹区强国、曹县顺利、鄄城枣寨等农机合作社原本是分散的多个农机服务团体,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这些合作社又联合组建成大型农机合作社,承担更大规模的农机作业任务。
单县田野、牡丹区兴业、鄄城惠农等农机合作社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致富带头人”,这些合作社由退休或离职的乡镇、村干部领办,他们对土地有感情,对农机事业有热情,在政府的协调下组建了农机合作社。
牡丹区高庄镇天庙村的村民徐兴业,多年来从事农机跨区作业和农机维修,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2008年12月,徐兴业组织15户农机户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将跨区作业的规模扩大,也让更多村民尝到了甜头。
单县的张柱德,曾担任过某镇的镇长、党委副书记、县统计局副局长。2008年,退休后的张柱德看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季节性劳动力短缺和土地闲置现象日趋严重,他认识到对土地进行有效整合,推进规模化生产是大势所趋。于是,2009年初,张柱德联合单县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农机手,组建了单县田野农机合作社,除了服务周边村庄,还到河南驻马店、山东济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2013年,该合作社共完成作业面积2.4万亩,全年农机作业收入93万多元。面对当地“无人种地”的状况,田野农机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的28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小麦、玉米、棉花等,我们还利用自身的农机具,进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作物都实现了丰产丰收,合作社的实力也壮大了。” 张柱德对记者说。
据悉,截至2013年底,菏泽市农机合作社共拥有大型机械达1.76万台,配套机具3万余台,资产总额16.2亿元。菏泽市600余家农机合作社共完成服务作业面积931万亩,作业收入6.4亿元。其中跨区作业430万亩,订单作业527万亩,土地托管101万亩,土地流转20万亩。
机遇伴随困惑 / 何去何从
农机合作社是当前农机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农机合作社将广大农机户紧密联系起来,抱团闯市场,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分散的农机户由于受到资金方面的约束,农机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不足,导致完整的耕、播、收一条龙农机服务无处可寻,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农机合作社,既可以通过向金融部门贷款、获得政府补贴奖励,又可以通过合作社积累、社员筹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有效解决了大中型设备和高性能设备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同时,农机合作社有效整合了农机资源,避免了单一购置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促进了机收、机播、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土地深松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孔祥智说,农机合作社广泛收集作业信息,对外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定价,统一调度作业,避免了机械盲目无序转移和农机户之间恶性竞争、互相压价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据悉,通过有效运作本地作业和跨区作业,每台农机具可增收1万元左右。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把更多的农民从农田作业中解放了出来,同时减少了农民的种地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在看到农机合作社如此大的魅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如农机库房建设用地紧张,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仍显不够,合作社建设人才匮乏等。
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才能让农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孔祥智表示,要科学制定规划,在深入调查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情况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有序发展。提高农机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创新完善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方式,使各市场主体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目标。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与农机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可放宽补贴机械类型。还要加强指导服务和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