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传统分散农户作坊式季节型栽培生产方式、园区化+农户生产方式和工厂化生产方式。目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在生产格局及发展模式上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一是以生产县(市)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园区,建设有大批量永久性菇房(棚),局域形成了生产基料、技术及资金的集约化,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是以大型生产龙头企业为主的“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从菌种、栽培、产品回收、加工、品牌建设到统一上市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三是以工业技术控制温、湿、气等环境要素,而实现的食用菌全年生产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其中,工厂化生产方式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
趋势
工厂化生产成产业新宠
在陕西杨凌天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记者发现,偌大的厂区内工人却并不多,陕西杨凌天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仵强说,这就是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好处,现在除了部分环节需要人工处理外,其他环节都由电脑自动化设备控制,只需要分配1—2个人照看即可。
“工厂化生产可以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在完全可控制的环境下按照批量和规格生产食用菌,而且可全年不间断的生产,打破了食用菌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保障市场全年供应。工厂化生产可创造出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环境,生产条件不受外界自然因素影响,而且采用生物转化技术,以纯物理的方式生产,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生产出的产品无论外观还是品质远远优于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最重要的是工厂化生产的效率高,规模化、自动化、工业化生产方式带来的高效率是传统生产方式无法比拟的,整个生产过程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仵强对工厂化生产有着精准的认识。
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副局长李冠明说,工厂化生产有利于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引导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带动西部地区农民致富,有利于安全生产、循环产业以及标准化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发挥国际行业交流作用和品牌战略作用。
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介绍,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工厂化生产所占比例不到10%,“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占45%,传统农户作坊生产占45%,这是由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所决定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以多样化的生产模式并存,但总的趋势是实现资源集约、资本集约、技术集约、市场集约,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降低能耗,实现食用菌产业的高产、高质和高效。
高茂林说,相对于传统分散作坊式生产模式,工厂化生产是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于一体的、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工厂化生产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工厂化生产才能真正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好方式。
短板
内外因素制约工厂化生产模式
和其他农产品相似,食用菌既受市场变化波及之苦,又受行业自身发展短板之困。高茂林说,首先,近两年,食用菌市场起伏较大,而且低迷期越来越长。再加上我国一直存在的食用菌产品消费的城乡差别,一二线主流城市消费者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倾向于选择价格较高的名牌产品,对新品种、珍稀品种接受快,消费能力较强;而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消费市场,总体消费水平偏低,选择产品时更注重价格的实惠,品牌效益还不太明显,属于较低端市场。其次,随着食用菌生产原材料、菌需物资价格和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以及反季节生产时水、电等能源费用的不断加剧,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在市场低迷的同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最后,食用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创新发展后劲不足,一直是束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菌种生产不规范,菌种退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研发与生产脱节,无法实现菌种的市场化。
仵强认为,企业融资不畅、缺少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制约食用菌产业工厂化生产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尽管投资农业成为当前的热点,但是资金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很难实现有效的对接。前几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处于上升期,投资形势向好,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涌入;近两年由于市场疲软,投资热潮开始消退,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停产或倒闭。因此,亟需建立国家层面的融资机制。此外,食用菌产业也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由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殊性,有些地方并不认定其为农业生产方式,因此不享受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缺乏竞争力。
发展
产学研促进工厂化生产发展
高茂林指出,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尚需各方面加强。
从科技创新来看,其始终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通过科技创新,既能解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食用菌的生产率、赢得消费市场,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良我国的菌种,从而提高全产业的整体素质。
从人才的培养来看,人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能够实现的关键。而现在产业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所以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从确保质量安全来看,安全可靠是食用菌产业的命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于农作物,而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工厂化生产的规范管理,从源头确保产品的安全。
从最初的农户作坊式生产,发展到园区规模化生产,再升级到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正在逐步趋向于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个过程艰难而漫长,需要产业的主管部门、从业者们充分考虑行业的特性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及时做好产品结构调整,规避盲目发展和不均衡发展带来的产业风险,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工厂化能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