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州省福泉市供销合作社:“三区合一”托起美好乡村

□ 本报记者 李彩琴

贵州福泉黄丝江边寨全景。

    青山、绿水、小桥、人家……水墨画般的风光呈现在眼前,让人如入仙境;整齐排列的大棚、果树上丰硕的果实、风格统一的农村新住宅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成绩。这里就是贵州省福泉市黄丝江边,是福泉市供销合作社牵头打造起来的新型农村综合体。

    很多年前,黄丝江边就以自然风光秀美而出名。如今,她有了更响亮的名号——“福蕴山水·诗画江边”。在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充满布依文化的村落风光相得益彰,集农村服务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新型农村综合体不断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这一切都与福泉市供销合作社参与美丽乡镇建设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分不开的。

    布依山寨寻机遇

    黄丝江边是以布依族为主的山寨,依山傍水,风光秀美。寨子前有500亩的大田坝,鱼梁江穿坝而过。这里交通便利,离黄丝集镇和高速公路匝道口仅几分钟路程,离贵阳仅1个半小时的路程。虽然其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但传统农业发展落后的现状和自然形成的旅游景区缺少配套设施的弊端显而易见,农民增收致富困难。此外,因黄丝江边人均耕地面积仅0.86亩,正常年景下每亩年收入仅有800元左右,8成中青年都外出务工,村子里剩下许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土地撂荒严重。

    福泉市供销合作社在深入调研黄丝江边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后,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机遇。时值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贵州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贵州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185”工程,福泉市社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参与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福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赖荣泉告诉记者,自2010年开始,福泉市社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新型农村综合体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农民主体”的理念,指导下属企业福泉市福江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对江边大坝连片开发,以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黄丝江边打造成为一个集农村服务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新农村产业发展综合体,打造了一个“现代化、高科技、观光、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

    黄丝江边新景观

    2010年,福江农业发展公司在黄丝江边创办了以种植精品水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园。4年多来,产业园共投入了3000万元,其中公司投入1800万元,项目资金投入1200万元。公司流转土地3000亩,其中,福江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牵头成立的福泉市黄丝镇布依民族风情果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动附近农户加入,共有土地1800亩。

    为了保障产业园的良性健康发展并对农民达到帮扶目的,福泉市社对其辐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结合全市“西部生态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定位,把黄丝建设与“四在农家(即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富在农家)·美丽乡村”、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同时,结合现有的产业特征,打造黄丝江边寨精品果园种植,安谷村红蒜种植,鱼酉村银杏园及油茶、烤烟种植,沙坪村折耳根种植的“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有了产业的支撑,黄丝江边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就有了底气,而产业发展又为乡村旅游增加了人气。福泉率先在全州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综合体的目标,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一产”与“三产”联动,着力将黄丝打造成一个集农村服务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新农村产业发展综合体,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

    4年来,福泉市社本着“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的工作目标,造血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通过采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园,解决了农民土地撂荒、土地少,缺技术、缺劳动力、缺资金、缺市场等问题,更有利于统一安排生产,实现绿色、有机产品,使产品安全有保障。农业产业园示范工程,带动了当地26户农户发展农家乐,每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也带动了黄丝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赖荣泉介绍,现今,黄丝江边农民增加收入累计500万元以上,农村家庭的幸福指数直线升高。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福泉市社也没有忽视农村自然环境的改造。高位水池、机耕道、排水沟、休闲步道、葡萄长廊、景观山等工程,不仅让农民生活更舒适了,也让外来游客更加赏心悦目,实现了“原住民的家园和外来者的乐园”的目标。

    “三区合一”新农村

    赖荣泉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供销合作社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区合一”——“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景区、农村综合服务区”的工作思路,按“生态绿色、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体训练、养生圣地”4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黄丝江边的基础设施和农业园区。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项目带动、文化提质、四在农家、转型升级”七个抓手,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如今,这种集科技、农业、文化、旅游、观光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已成为福泉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今年10月1日,福泉新型农村综合体——“福蕴山水·诗画江边”黄丝江边旅游度假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当日,有300余辆自驾游车辆、2000余名游客参加了景区举行的“诗画江边欢乐体验”自驾之旅活动。同期还举办了“赏尽诗画美景·尝遍福泉名小吃”布依风情美食节、“欢乐体验·‘购’在幸福”福泉特色旅游商品展销等系列活动,为黄丝江边招揽了更多人气。

    发展休闲农业让黄丝江边的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党支部书记邹念军表示,一部分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园区内打工,成为具有稳定收入的职业农民;还有一部分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中,通过开办农家乐和发展种养业,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如今的黄丝江边,通组、通户水泥路掩映在林间,产业基地一片生机盎然,一栋栋规划整齐的农户新建砖房错落有致,村级活动阵地美观大方,田间一条条灌溉水渠纵横交错,辛勤劳动的村民笑声不断,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

    赖荣泉还告诉记者,福泉市社正在争取介入“醉苗乡”、“花卉基地”等大批项目,让各类村级服务网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新型农村综合体带给农民更好的生活享受。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