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紧紧围绕省两大平原建设及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新网工程”
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平台
哈尔滨市社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网工程”,对全系统原有经营网点进行升级改造,着力打造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等四大网络。并把网络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层社新建改造结合起来,加快网络空白和薄弱地区的网点布局,提高网络覆盖面。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成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资连锁经营、城乡物资回收、农副产品流通、烟花爆竹等商品配送中心26个,兴建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17个,开办农家店和农资超市等连锁门店4431个,网点遍布全市184个乡镇,村屯覆盖率达100%。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实现41.9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连锁经营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2.5%。农民足不出村屯,就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农村商品销售的主渠道作用。
专业合作社
引领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生产
近年来,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全系统网络、设施、资产、人才等优势,积极领办、创办以及同农民联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并为农民开展系列化综合服务,有效解决农民面临的信息、资金、管理等难题,打造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领办种植、养殖、服务业等各类专业合作社715个,入社农民5.6万人;领办各种专业协会725个,入会会员11.9万人;有86个专业合作社、101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附加值。今年年初以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60多亿元,为农民实现增收19亿元。通河县华隆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县供销合作社领办,联合浓河镇东胜村粮食种植大户侯锐共同创建。合作社实行统一购种、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订单、统一销售、统一培训的“六统一”管理方式,客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双向订单,以销定产,产供销一条龙连结。目前已发展社员700户,水稻种植基地2万亩,全年商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每年助农增收300万元。此外,为了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在全系统开展了“春订单、秋交易”,效果良好。今年10月21日该市供销合作社举办了哈尔滨通河农业产品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稻米经销商已与参展企业、农户签订了近2万吨粮食的销售协议,预计为期一周的交易会结束时,协议成交数量有望达到10万吨。
“大田托管”
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已占农村总人口近一半。鉴于此,该市供销合作社借鉴山东供销合作社系统成功经验,选择在农业大县巴彦开展农民土地大田托管、机械耕种规模化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今年7月,在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指导下,由巴彦县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巴彦县富江乡振发村12个股东联合集资入股兴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该村实施土地大田托管,为入社农民提供耕种、收销等系列化一条龙服务。目前,合作社已吸纳入社农户1860户,经营土地面积878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0%。另外,该市供销合作社一次性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5万元进行扶持。通过精耕细种,合作社经营的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30%。同时,农产品从种到加工销售形成了密闭环节,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今年秋收,参与大田托管的入社农户每亩耕地收入1530元,比入社前增收640元。这些农民还可外出打工赚取第二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