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5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三)

□ 策划/本报编辑部 执行/本报记者 陈岳峰

        

  09 传统VS电商概念战告一段落

    传统商业与电商似乎是水火不容,大有不是你死便是我活的劲头。一直以来舆论都是一边倒的电商将迅速取代传统零售的论调,然而几年过去,电商发展确实值得侧目,但传统商业虽然受到不小影响,也依旧顽强地挺立。事实上,与2013年底我判断的那样,就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而言,仍然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天下,90%的市场份额还是在实体零售的手中。这一趋势2014年没有改变,2015年甚至未来几年都不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实体商业的电商基因会越来越浓,电商与实体店的结合也会加快脚步。

    因此,就如我认为未来没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分,只有活下来和活不下来的媒体一样,零售业最终也不会有电商和传统或实体商业之分。亚马逊已经开始在美开设实体店,京东联合上万家便利店,阿里入主银泰等等,电商大佬都在往线下渗透。而实体零售商已经没有谁在为要不要上线而辩论。沃尔玛在2014年宣布加大电商投入,不再一味开大店;步步高将电商业务改名为“云猴”,做起了全开放式大平台,实体零售在投入和精力上正大力往线上进攻。

    用步步高董事长王填的话说,2014年是零售业互联网化的元年。这话不一定精确,但却很形象地概括了商业正在发生的变化。我的判断是,这个元年绝不仅仅是一个零售业触网这么简单,而是实体商业正在逐渐摸清互联网企业的套路,并在总结互联网企业和电商的套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做出有效的创新。2014年双11,数十家实体零售企业借势发起了“莲荷行动”,所有门店选择一周时间同时大促销,这也预示着电商与实体商业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相互竞赛的持久战阶段,而不再做无谓的行业口舌之争。因为,行业之争只是概念,企业业绩才是根本。

    10 争夺移动互联商机

    阿里成功在美国上市,马云成为中国首富,阿里大股东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孙正义也因此成为日本首富。这让互联网企业无论是从声望还是市值上,以及资本对这一行业投资的成功值上,都达到一个新的巅峰。但仅仅一月过去,阿里的市值就缩小了250亿美元,这也表明身处山峰之巅的阿里和其他电商企业马上要面临的是电子商务PC时代正在快速走向终结的大挑战,移动互联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一点已经无须赘言。

    受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以爆炸式的方式在增长,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近7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在移动商务和移动应用等领域,移动购物正在吞噬传统PC购物的市场份额。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电商仿佛在一夜之间把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模式变成传统时,移动互联的出现又将得意洋洋的电商们一下子打回到了从前,即过往的优势还没来得及充分享用,就面临更大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就如一家化妆品垂直电商的CEO在与一家实体零售商交流时坦言:你们就算要死,也是慢慢死。而电商企业如果要死,可能只在朝夕之间。这充分说明,电商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与焦虑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实体商业小。

    2013年移动网民规模就达到了5亿,市场规模达到1060.3亿元,同比增长81.2%。2015~2020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一个高速增长趋势。因此,抢夺移动互联商机将成为电商企业与实体零售企业共同的焦点。PC购物时代,实体零售企业根本没有占到任何先机,处于处处挨打的状态。但移动互联时代,大家似乎又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电商也尚未找到自身在移动互联领域的有效商业模式,将实体零售商像PC购物一样远远“狙杀”就更是无从谈起。有意思的是,一些知名零售企业目前已经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移动互联,树立了移动互联才是实体零售电商新机遇的战略。由此可见,未来在这一领域,双方间的厮杀或将更有对决的意味,也会更加精彩。我们且拭目以待。

    11 智能技术引领商业

    目前,智能硬件在商业上的应用越发普遍,硬件产品在技术和质量上也日趋完善,创新层出不穷。

    同时,免费wifi等已经成为实体店的标配,4G等更新一代的网格技术的发展让智能技术为商业在经营、管理、营销等各方面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大数据,大智能……正如李宁之前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的场景正在实现。

    这里仅举两例:一是利用wifi进行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已经成熟,并在逐步应用到商业领域。

    这种技术既可为顾客提供精准的商场定位、导航、导购服务,比如快速帮你找到出口和电梯,带孩子的家长可以用来跟踪小孩的位置避免在卖场中走失。

    甚至,当你将手提包落在商场的某一处,刚走出几米远,手机就会向你报警,提示你物品丢失……

    另外,这种技术还能为实体店铺提供客流动线,停留时长、到访频次等核心信息,动态模拟商场的业态规划和布局调整后带来的人流及销售收入的变化。使实体商业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做到门店智能化、真正的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互动平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百度2014年9月发布的BaiduEye,国内零售商银泰商业已经与百度签署协议在旗下门店引入。

    这款产品结合了百度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面的成果。通过第一视角分享、个性化商品推荐以及室内导航等功能,帮助顾客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从而全面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应用到实体店时,通过大数据以及各种应用,在营销上会有质的变革。比如A顾客常在新浪微博发亲子照,在百度账户的头像是两个月前更新的;B顾客的微信朋友圈偶尔会点评旅游目的地、服饰;C顾客在淘宝、京东等电商网站购物频率不低;D顾客是魔兽世界游戏中的高手,上次来店是26天前……消费者在线上线下的信息都会被采集后进入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专业的数据模式对每个消费者进行全角度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来实现对消费者习性的精准分析,这样实体店在营销上会更有的放矢。

    而普通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佩戴BaiduEye,在购物时从体验、价格、促销信息、门店位置、产品详细情况等各个方面获得快速且准确的导航服务。

    如一旦看到相关货品,就知道哪件衣服是章子怡同款,哪双球鞋是自己偶像代言的、某品牌商品在附近商圈内其他商场的不同款式、一些商品背后的品牌故事、连接社交网络的用户评价。一目了然的官网和主流电商网站价格;甚至包括一件上衣的相关搭配建议等等,消费者都能即时得到回复。

    电商给商业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冲击。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商的发展存在更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给商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迫使实体零售企业从战略思维到具体运营都必须脱胎换骨才有重生的机会,这也反过来又给电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终让整个商业从模式到服务等细节都进行由表及里的创新。

    而技术与商业真正产生更为紧密的结合,正是电商与实体商业大战后催生的产物,目前正在迅猛增长的移动互联,更是让智能商业从空中楼阁到落地生根成为现实可能。

    12 实体零售业绩回暖

    很多零售企业都说,以前随随便便一个店摆在那里就能挣钱,现在想尽各种办法,不管怎么做业绩也很难有大的增长。的确,实体零售已经在低谷徘徊了好几年,店不好开,钱不好挣,消费者不好应付了。

    零售企业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面临着高成本、高竞争、低回报、难扩张等难题。利润低下、业绩下滑,成本却越来越高,新型渠道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不少零售企业甚至自从一蹶不振,甚至一些外资零售巨头也无奈地退出了中国市场。

    目前来看,零售行业整体增长减缓的趋势仍在继续。数据显示,2014 年1~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 万亿元,同比增长12.1%,较去年同期下降0.7 个百分点。

    而大型零售企业的增速也在明显放缓,1~8月,限额以上的企业商品销售总额8.3 万亿元,增速为9.7%,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 个百分点。

    但这一现象在2015年或将迎来改观。因为随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逐步恢复,反腐败短期内对高端消费市场打压后,正常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包括消费市场的理性、消费者消费习惯的逐渐回归、零售企业在实体店经营和服务上的各项创新,以及在电商业务上的不断尝试等等,都将为业绩的回暖奠定了基础。

    实体零售业将慢慢走出业绩突然大幅下滑的阴影,实体店的经营将在2015年有明显好转,回到一个增长的正常值上来。当然,这也要看实体店的业态,不同业态的生存状况和未来前景不一。一些必然衰落或将被淘汰的业态,日子仍然是不好过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零售业也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行业微增长时代不会短期内结束。具体到企业而言,多数企业个位数的增长将是常态。要想迎来下一个爆发期,还需实体零售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实现以往从传统商业到连锁经营的大跨越般的变革。

    不过,话又说回来,都已经是最坏的时候,还能坏到哪去呢?零售商切记不可被什么概念和新模式蒙蔽了双眼。前台的商品品类、经营能力、服务水平与后台的物流供应链强化,才是商业的本质,离开了这些,其他神马都是浮云,尤其是更不必过度迷信什么互联网思维,大家应该已经看到了,那些号称要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某某行业的企业和个人,虽然红极一时,但目前并没有颠覆掉任何行业,反倒很多把自己给彻底“颠覆”了,成为业界的一个反面教材。因此,任何 时候,连锁零售企业都要记住一句话:空谈误企,实干兴邦。

    还是那句俗话,冬天既然到了,春天就不远了。需要的,就是在恰当的时候,一个“苹果”恰好掉在坐在“树下”的零售商头上。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