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国务院批复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个月,离试点期限仅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我们肩负的担子很重、任务很紧。各地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按照总社的统一部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努力开创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新局面。
确保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大试点工作推进力度。试点工作越深入,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会越多,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愈加凸显。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坚定信心,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试点单位承担着为全系统改革探路的重任,试点是带着问题去的,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改什么,怎么改,触及的都是利益,啃的都是硬骨头,工作中不能因为困难多、任务重,就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必须迎难而上,把思路放得开一些,步子迈得大一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为面上改革闯出路子。要自加压力、不等不靠、奋勇争先,谋求新变化、新突破,力争到两年试点期结束时,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改革成效,拿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确保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必须明确责任、强化督导,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对通过的方案要查哨查铺,确保落实到位,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建立督导落实机制,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使改革各项举措一一落地、见实效。一要明确责任主体。各级联合社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具体指导,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上下功夫。各类试点单位要明确提出任务推进时间表,做到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有倒排计划、责任主体和考核标准,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盯、有人干、有人促,层层传导改革压力,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二要加强对试点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围绕农民的满意度、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的满意度,必须重心下沉,深入到一线。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导就跟进到哪里。三要强化考核,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步子不落、措施到位、改有所成。
确保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需要加强指导协调、注重改革实效,及时解决突出问题。这一轮改革的困难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需要通过试点来积累经验,遇到困难和问题也在所难免。所以,改革中要集中力量抓重点,突出先导性、示范性,发挥探路者、先遣队的作用。这次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王侠同志强调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指导、加强对县及县以下的扶持、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地要按照这一要求,落实到位。上级部门要加强跟踪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真实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对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实践问题及时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和指导,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支撑。要加大对基层试点单位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各级联合社要按照国务院[2009]40号文件等提出的政策要求,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把已经出台的扶持政策落实好。
确保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现代管理学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不仅要做,而且要让人知道做什么。现在,各方面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都很关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效果、今后还要做什么。多年以来,基层涌现出了很多好典型,他们的很多经验、做法值得大力宣传推广。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挖掘基层改革试点中生动的典型、鲜活的经验,切实发挥好试点的示范引导作用。要依托主流媒体和系统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宣传。特别是系统媒体,要进一步深化“走、转、改”工作,做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利用多种传播渠道,交流各地试点工作的进展和为农服务的成效,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大力弘扬供销合作社传统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并将其融入新时期的为农服务实践中,打造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软实力”,凝聚精神,激发力量。
增强必胜信心,加大工作力度。综合改革取得的良好开局,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进一步努力,用更新、更大的成绩,开创供销合作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