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与江苏淮安有缘。
数年之前我有幸去淮安工作。那时候,因为参加活动,结识一位淮安朋友,两人聊得很投缘。半年之后我们再次相遇,正好我研究生毕业不久,还没有正式的工作。那位朋友说:“想不想去淮安工作?我们那有适合你的位置。”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激动不已,又有些顾虑。对于陌生之地,我有些恐惧感,或许比别人要强烈得多。
淮安对于我来说,是一座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说陌生,是因为此前我从未去过,甚至具体的方位,我都不清楚。说熟悉也不难理解。历史上此处名人辈出,像枚乘、梁红玉、关天培、刘鹗、吴鞠通等不胜枚举,最著名的,还要数韩信、吴承恩、周恩来三位名人。在现实中,也屡屡听人提及淮安。我记得大学时有个同学,就是来自淮安的,而我以前的同事,也有毕业于淮阴师院的。
朋友告诉我要早做决定,机会一闪而逝。我始终拿不定主意,到底去不去?征求几位师长意见,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当然要去!就这样,我在淮安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在淮安,我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虽然很忙碌,却也觉得特别充实。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还认识一位本地姑娘,后来成为了我的妻子。不久,我们又有了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两个出生在淮安,如果问我家在何处,必然就是这儿了。我这个人家乡情结较重,属于恋家型的,有时也会想,如果有可能还会回老家吗?其实也就是想想,我知道自己不能走。我的家还在淮安呢。在这儿,我也认识不少老乡,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淮安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我对此深有同感。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淮扬菜驰名中外。尤其这里的人脾气温和,与我很投缘。她还有一串令人艳羡的头衔: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生活在此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虽然离我父母远些,总可以经常回去看看的。
本来以为,我会一直生活在淮安并在此退休。然而就在不经意间,机会降临了。省城向我招手。我本来是无所谓的,但诸多亲友都认为,不该轻易放弃。人生在世,又能有多少机会呢?这比去不去淮安更加让我难以抉择。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出去闯一闯。
来到新单位,感觉确实增长不少见识。不久适逢省人才办安排科技镇长挂职。出乎意料的是,组织居然安排我去锻炼。我欣喜万分,头脑中立刻跳出四个字――淮安清河。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来到这里。
如今,我已经开始在这工作了,希望能以我的绵薄之力,为清河的发展作出些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