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走在街头,看到那些品种繁多的蔬菜,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家的菜园。
在乡村,人们吃的蔬菜通常都是自己种的。大家把那些小块的田地专门留出来当菜园,房前屋后或是院子里的空地有时也会种上菜。除了冬天之外,走在乡村的路上,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各家菜园里长势喜人的种种蔬菜。
每年春天,一场春雨过后,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菜园在农人的翻耕中渐渐苏醒。
父亲将铁锹插入土壤,一只脚使劲地踩下去,把下面的土翻到上面,之后再把土块敲碎,用木耙搂平,最后扒好垄,就把菜地分成了几畦。
天再暖和些,父亲从城里买来各种菜籽和菜秧种下。一畦韭菜、一畦蒜苗、一畦小葱,之后便是迎合时令的黄瓜、西红柿、青椒、白菜,全都是农家最常吃的菜。家里的餐桌上,各式的蔬菜轮番上场,丰盈着我们的生活,也满足了我们的味蕾。
那时,为了防止牛羊到菜园里祸害菜苗,父亲总是在秋天割下几捆圪针放在大门前的影背墙前。等到种菜的时候,用圪针扎成栅栏把菜园围起来,只留一个进出的口。父亲还会在种着豆角、黄瓜之类的藤蔓植物旁边插上荆条,用绳子将菜茎固定在荆条上,方便它们攀爬。
种菜要除草、浇水、喷药,一些菜还要搭架子、掐尖儿、打花儿,要干的活很多,是件辛苦的事。不过父母每年还是会种各种蔬菜。蒜苗、西葫芦、大葱、豆角、茄子、茼蒿、白菜、萝卜……菜园里的菜品在季节的交替更迭中变换着。随着这些蔬菜日渐成熟,红、绿、青、紫、黄相互夹杂着,生机盎然的菜园吸引着蜜蜂、蝴蝶在花间轻舞、追逐。
有的菜园里还栽着桃树,酸中带甜的桃子、各种口味的菜蔬总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诱惑着我们的舌尖。
放学后,我们背着书包直奔菜园,专拣还顶着花儿的黄瓜和红透了的西红柿摘,拿到河边用水洗净。有时候实在等不及了,干脆用手擦几下或在衣服上蹭一蹭,直接放进嘴里,清脆与酸溜溜的味道在齿间涌动,顺着舌尖直入心底,那感觉真是爽快极了。
回家的时候,再顺便摘上一些豆角之类的蔬菜,一顿饭的菜就基本上有了着落。
到了傍晚,父母从地里干活回来了,打上一桶井水把菜洗净,在灶间柴火的噼里啪啦声中,新鲜的蔬菜就成为了一道道美食,飘散的香气萦绕在院落的四周。
我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会儿餐桌上的菜就被一扫而空。晚饭后乘完凉,躺在床上,在回味中渐渐进入梦乡……
转眼间,我已离开故乡数年,而老家的菜园在父母的精心栽种下依然如故。每次回去,总是要到菜园转上一圈,重温曾经温馨的画面。
返程时,父母总会把还带着泥土气息的一大包菜让我带回去。他们总是说自家种的菜吃着放心。每当此时,我总是心里暖暖的,因为我知道那些菜是父母精心呵护的成果,浇灌了他们满满的爱。
老家的菜园就是我童年的乐园,那些温暖的感动和美好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