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济源农村商业银行在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济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快捷银行、打造实惠银行、打造首选银行”的长远目标,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信贷结构,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了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12月,该行被银监会评定为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标杆银行。
两大战略:
重启科学发展征程
济源农商银行不断探索优化自身经营管理的方式,通过实施“三大战略”实现改革升级。
一是公司化经营战略。近年来,济源农商银行着眼于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在募集股本时,有意识地提高入股起点,使股东户数由组建前的29109户减少到了782户;该行着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三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分工,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建立了董事会对行长的授权制度,基本形成了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高级管理层经营的管理架构,初步建立起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法人治理框架。
二是人才兴行战略。济源农商银行不断强化“人才兴行”理念,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搭建员工成长平台,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该行不断招录、培养了11名研究生、238名本科生,实现了员工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2013年,该行相继引进了两名大学生村官、1名IT公司项目经理、1名软件工程师、1名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
三大管理:
夯实稳健发展基础
强化制度建设。在组建农商行后,该行全面梳理、修订、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的制度流程。分专业、按岗位共修订、补充、完善各项制度流程107项,建立了覆盖所有业务条线的制度流程体系。
强化服务意识。该行连续开展了两期提升服务品质、促进网点转型的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还举办了30余次大规模培训,促使网点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强化合规管理。目前,该行已将普通员工风险保证金的额度提高到1万元,共归集风险金746万元。风险保证金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全员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日益形成。
此外,该行深入开展合规执行年、合规提升年、合规长效机制建设年活动,通过建设合规体系,强化合规理念、营造合规氛围、加大问责力度,构建了合规激励和约束的长效机制。
四大创新:
开启创新发展新局
创新信息平台。2010年,该行建设了“三个中心一个系统”(综合业务风险实时预警中心、远程视频监控中心、授权中心和电子化考试系统)。2012年,该行建成了网点多媒体广告系统,精准营销客户,有效提升了对外形象。2012-2013年,该行分两期开发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了客户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同时,依靠实时数据挖掘客户上下游关系,便于充分挖掘客户潜能。
创新利率定价。2002年,该行推出了“信用村、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户利率优惠10%,信用村利率优惠5%。2004年,该行推出了个人贷款客户按月结息享受利率9折优惠政策,农户上门结息率达到95%以上。2010年,济源农商银行引入客户存贷比定价概念。对历史存贷比80%、50%、30%、20%、10%以上的客户,实行不同级别的利率优惠。2012年,该行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对评选出的信用企业,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并分别给予15%和10%的贷款利率优惠。
创新用人机制。从2002年开始,该行中层干部的选拔采取公开竞聘并延续至今。在分配制度上,2003年取消了档案工资,实行以万元工资含量为主要内容的效益工资制,激发了全员经营活力。2007年实行内退政策。目前,济源农商行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5岁,临柜员工平均年龄29岁。在员工管理上,2009年起实行全员等级管理。2011年建立了员工身份转换机制。目前,已有26名优秀派遣制员工成功转为合同制。
创新社会形象。近年来,该行不断加大自助设备布放,提升服务便利度,截至9月末,该行布放ATM和CRS已达126台、多媒体查询机70台,占该市自助设备总量一半以上;布放POS机3574台,占全市POS机总量一半以上。2013年,购置了河南省第一辆流动银行车,通过无线网络接入的方式,到农村集市、边远乡村、工矿企业、重大活动现场为客户办理各类金融业务。2014年已新建17家离行式自助银行,基本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全覆盖”。2014年9月出资近20万元,开展爱心护眼公益活动,为济源市8500名一年级小学生安装防近视课桌支架。
作为标杆银行,该行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超前的思维,提前谋划战略格局、全面把握市场机遇,解放思想、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全力打造济源地区人民的“首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