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王家宝来到了街道谭先生的家,“你好,我是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前期了解到你家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据王家宝介绍,谭先生身体有病需要治疗,家庭非常困难,孩子上学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家庭服务中心的爱心公益ATM机公益项目,他们获得了这台由爱心人士捐赠的电脑。
这是广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社区服务,打造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综合平台的一个缩影。承担这项工作的主体是广州市恒福社,它是由广州市供销合作社发起,联合白云、天河、花都等10个区供销合作社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恒福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就是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旗下的品牌。
据了解,广州恒福社已经成为广州社区服务的一张名片,先后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7家,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27家,其中,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建设14家,自筹资金建设13家,为城乡社区居民和企业提供6大服务板块共100项服务项目,覆盖全市约11%的街道,惠及人口约170万人,并推动各区成立社工机构,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为社区居民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社区家庭综合服务、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特色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综合服务:做好“新广州人”安居乐业的保障
自从有了供销合作社办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之后,晓燕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服务中心的“伴读天使”项目免费为社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和丰富的小组活动,而且主要针对的是辖区内外来工子女。专业的辅导老师,热情周到的服务,还在自己的家门口,这样的好事让晓燕以前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广州市外来人口迅速增加,为了缓解社会管理力量、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广州市恒福社作为广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的主体,发挥着供销合作社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服务,走出了一条供销合作社服务城乡社区的创新道路。
来自河南的王晓燕住在京溪社区,全家在广州打工,晓燕最头痛的事就是孩子放学后没人看管,自从有了供销合作社办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之后,晓燕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服务中心的“伴读天使”项目免费为社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和丰富的小组活动,而且主要针对的是辖区内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专业的辅导老师,热情周到的服务,还在自己的家门口,这样的好事让晓燕以前想都不敢想。
记者在京溪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看到,宽敞明亮的培训教室里坐满了前来学习音乐的居民。在声乐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大家认真地练习视唱,“要注意了,前一个音要高八度。”音乐老师的专业指点,让整堂课充满了专业的氛围。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投入。一位前来学习的王阿姨说,自己一直都喜欢音乐,上班时是单位的文艺骨干,现在退休了,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学习音乐,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王阿姨参加专业培训后,不但增强了社区的文化氛围,还丰富了居民的业务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除此之外,广州市供销合作社还针对社区实际状况,积极拓展多种社会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像天河区石牌街惠信服务社“新广州人家”项目,就是针对外来人口众多的现实状况,为新广州人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天河区东圃供销合作社主任吴红介绍,新广州人家是为那些在广州长期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项目,内容包括伴读天使、心理辅导等,目的就是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能融入到社区的生活当中来。
在车陂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系列活动体现了供销合作社社区服务的魅力。为了更好地照顾三无、孤寡、残障、空巢、失独等类型的长者,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关爱,推出“红棉关爱——长者帮扶”志愿服务,招募志愿者与长者建立联系,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做到“三必访一帮助”,即重大节日(春节、中秋节)必访、老人生日必访、老人生病住院必访,老人有困难尽力帮助;公益ATM项目,动员社会力量,给那些需要帮扶的家庭提供爱心资金和生活用品,体现新时代扶贫济困的精神。
除了这些城市社区的服务项目以外,广州市供销合作社还在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服务新模式,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广州从化市鳖头镇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与新围村“两委”合作,委托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在新围村试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恒福社派出5名专业社工进驻新围村开展工作。社工们针对留守儿童举办的各类关爱活动,如创设“儿童乐园”、组织“儿童手拉手”活动、模拟“爱心妈妈”和“幸福家庭”情境,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据了解,中心已经开展了老人活动以及日常饮食指引、电影播放、法律法规宣传等家庭综合活动,今后还将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培训、农产品交易等生产服务和社工服务、超市、医疗卫生、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服务,把中心打造成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广州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李洁明说:“我们的社区服务体现综合性、专业性,不但有以文体活动为主的一般性特色服务,还有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为主的深度专业服务,现在累计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将近6000场,服务社区居民群众超过50万人。通过这些特色服务,能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享受到供销合作社系统提供的优质社会服务。”
承接职能:当好政府社会管理的助手
早在2006年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就开展了社区服务,后来在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程序中,白云恒福金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被列入广州市20个政府购买服务试点之一,开启了广州市供销合作社开展社区服务的新阶段。
2010年,广州市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委托项目管理方式,引进社会组织承接服务,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据介绍,项目化购买模式是以项目化的方式,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服务项目,由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承接运营,根据社区服务需求实际情况,把家庭、青少年、长者等重点群体作为服务对象,设置服务子项和服务内容,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综合、优质的社会服务。同时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程序获得项目,这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合约以3年为一周期。根据协议,由政府提供服务场地、硬件设施和运营经费;而社工机构按照项目计划书聘请社工为主体的服务人员,面向居民开展专业服务。同时,政府还会委托第三方每年对政府购买项目进行中、末期两次评估,作为财政绩效评价管理的依据。据了解,早在2006年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就开展了社区服务,后来在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程序中,白云恒福金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被列入广州市20个政府购买服务试点之一,开启了广州市供销合作社开展社区服务的新阶段。
有了这次良好契机,广州市恒福社开始积极推广金沙街家综试点经验,利用自身组织、人才、网络、品牌优势,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家综项目,并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承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的专项购买服务项目积极打造社区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
车陂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家宝介绍说:“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主要是青少年服务、婚姻家庭服务、长者服务、就业服务和义工服务,这是家综的主力板块。”
“我们承办的27家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14家通过公开招标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建设,同时,还承接了民政、司法、人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部分专项购买服务项目,获得政府购买服务资金额总额7710万元。”李洁明说。
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喻自觉说:“除了政府购买服务之外,我们还自筹资金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3家,形成了‘政府购买一点,供销合作社无偿提供一点,社区居民低偿付出一点’的运营机制,形成了社区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模式。”
人才培养:奠定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中心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已经组建起一支具有专业社会工作从业水平的社工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了社工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如何做到优质的社区服务,京溪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绍莹认为专业化的人才是关键。她介绍,中心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已经组建起一支具有专业社会工作从业水平的社工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了社工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郭绍莹说:“我们非常注重学习,要求每个人都要取得社工资格证书,你看今天工作人员少,正赶上资格证书考试,大家都去考资格证书去了。”同时还有一大批的志愿者队伍,为他们提供实务锻炼的机会,组织督导培训,与同行业交流、到国内外学习等,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的培养锻炼,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服务能力。
利用社区这个开放的平台,通过招募、培训、引领等方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义工队伍,形成可持续的人才发展模式,这是广州市恒福社实施专业化人才战略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原来很多恒福社的服务对象现在发展成了义工,然后再利用义工的力量去服务社区,社区化的服务平台,使社区居民能够更便利地享用社会服务,社区成为满足居民服务需求、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第一线”。
“在人才方面,我们团队配备由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人力资源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聘请高校教授、社会管理专家、心理健康医师作为专业顾问,建立了330名社工50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广州市恒福社负责人说。
“未来广州市恒福社的发展以构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手段,以承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项目为载体,目标是打造成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走出一条适合广州市城市发展实际的城市供销合作社社区服务新模式。”对于广州市社区服务未来的发展,喻自觉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