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猛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爱喝功夫茶。然而,在印象中,以前周围的人大都是牛饮之人,跟东北大汉喝大碗茶差不多。不过只有牛饮才能解渴,要是像现在,一口一小杯,估计早就渴死很多人了。现在的小日子显然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因此才有心情坐下来喝功夫茶。
还记得我第一次领教功夫茶的场景。
有一次午后到朋友家,本打算坐一会就走,结果他端出一套茶具,硬要我坐下来喝茶。我坐下原准备大口喝两杯,没想到他拿出来的紫砂壶比我期待中的杯子还小,摆出来的杯子简直就是小鸡蛋壳分成两半。这么小的杯子如何喝茶呀,我心里在想。
只见朋友先用滚烫的开水烫洗一遍茶具后,往紫砂壶塞满了茶叶,然后往里冲进开水,紧接着,将茶水倒进那只有半个小鸡蛋壳大的杯子里。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来就喝,顿时整个人都呆住了,眼睛睁大,连说:“再来!再来!”朋友笑了,说这就叫功夫茶。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自然是留下来小饮了。事实上是越喝越渴,然后整个下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终于领教到功夫茶的“功夫”,也悟到了大家为什么会喜欢功夫茶。
看过一份资料介绍,人类长寿离不开茶,我相信这是有道理的。茶中有山水,茶中有人文,茶中有自然和宇宙。同样的道理,茶中必有哲学和享受。听说中国茶泰斗张天福早已过百,其长寿秘诀之一,便是每天晨起后,必喝数十种茶,虽然都只是小饮一口,但已尽得茶之神韵了,这样的人生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如今,我也逐渐养成清晨品茗的习惯。刷牙漱口之后,身旁的茶壶就已搁着茶叶了,茶杯也已摆好,但水还在烧。不过也不着急,坐在窗口茶几旁,一边等着水开,一边翻阅报纸、书籍,不亦乐乎。
喝功夫茶需要宁静、清心寡欲,最好能够抛弃一切俗念,这样品起茗来,才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通过阅读我知道,中国历代有许多嗜茶的文人,李白、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是此中行家,还写过不少茶诗。林语堂、周作人、徐志摩等也写过不少有关喝茶的诗文。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大师一语道出了茶的神韵和精髓。
中国茶道不仅讲究“廉、美、和、敬”,还讲究“理、敬、清、融”。可见,茶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同时从喝茶中还可以看出品味、修养乃至品德和爱好等,尤其是功夫茶,更需要用心去体会。清时,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一带,后来才在安徽祁门地区盛行。如今,其越来越兴盛,也越来越讲究,足见其令人喜爱和健康的属性。我也是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功夫茶的,而我最喜喝的茶叶是安溪铁观音,其不仅汤色好,连泡好的残叶也是十分耐看的,青绿如初摘下来一般,味道更加特殊,唇齿生津。若能约上三两个好友一起登上临溪的某个楼上,不受任何干扰,最好连手机也关掉,全身心投入到品茶中去,那才叫快活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