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经济互助社:创新服务还富于民

□ 本报记者 高瑞霞

    “在互助合作社购买东西,不仅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还可以领到补贴。少花钱还能多办事,真是实惠,互助合作社就是咱农民的家。”河南省清丰县纸房乡纸房集村民周铁山激动地对记者说。去年3月,周铁山加入了互助合作社成为社员,5月份为给儿子筹办婚礼,在社员单位购买了家电、家具、电动车等婚礼用品共计16000元,他拿着购物互助小票到互助合作社服务大厅领取了“消费补贴”480元。

    “消费补贴”得益于清丰县供销合作社组建的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社。2012年6月,清丰县供销合作社于创建了河南省首家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社。目前,互助合作社已发展社员单位120家,普通社员2万余人。社员单位为农资、农机、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家电及服装零售等经营主体,每年向合作社交纳会费 100元;普通社员为社会自然人,每年向合作社交纳会费10元。

    “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社不以赢利为目的,不吸储放贷,只在社员和社员单位之间开展信用合作、资金互助服务,实现帮农致富、还富于民。”清丰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高光雷说。

    “农资团购+消费补贴”:社员消费得实惠

    “今年您家种了几亩庄稼?需要什么样的化肥?需要多少?”每年一到种植季节,互助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便要在社员中做这样的调查,清楚了解农民所需物资。互助合作社便引导厂家或大型经销商向农民直销,或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所需大宗商品的团购,再以最低的价格向社员供应。合作社的团购团销业务,不仅提升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减少了农民开支,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互助合作社已经帮助农民团购农资1.5万吨,节约开支300万元,团销农副产品200万公斤,增加农民收入40万元。

    除了团购团销,互助合作社还对社员推行“消费补贴”,还富于民。普通社员到社员单位消费,出示社员证,社员单位便开具由互助合作社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社员可持票据到互助合作社服务窗口领取消费补贴。互助合作社与社员单位每月一结算,再根据社员领取消费补贴的票据,收取服务费。互助合作社从社员单位所交的服务费中拿出80%,作为社员的消费补贴,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实现社员省钱消费。据悉,自互助合作社成立以来已累计向社员发放消费补贴160万元。

    资金互助:社员创业有支持

    “今年我的苹果长得非常好,看来今年的功夫没有白下。苹果园能有如此收成,全赖互助合作社的帮助。”提到这些, 清丰县益康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贵波喜不自禁。周贵波去年5月加入了互助合作社,他很早就想对果园的苹果进行更新换代,但是苦于没有资金,这个想法一直没能成型。去年9月,周贵波向互助合作社提出50万元资金互助申请,用于优质苹果种植和引进先进栽培技术。让周贵波想不到的是,不到两个工作日,资金就到位了。另外,互助合作社还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果园种植的关键时期深入果园巡回技术指导,帮助他解决了很多种植上的难题。周贵波对记者说:”互助合作社真是我们农民社员的‘贴心人’,没有互助合作社的雪中送炭,及时帮助,我这果园发展不到现在,仅今年果园就已实现收入36万元。”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顾名思义,它最主要的职能还是资金互助。为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互助合作社在申请资金互助上有很完善的程序。“农民有很多好的项目,但是没有资金,在经济互助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也是我们尝试探索的一个方向。” 高光雷说。

    高光雷还介绍,社员申请互助,必须先由村互助组对被互助社员的信用、能力和用途把关,再提交区域经理,报互助合作社,安排专人协同区域经理对申请互助的社员进一步考察认定,然后,签订《互助金使用协议》和《信用咨询和管理服务协议》,落实担保责任和反担保措施,发放互助金并跟踪管理,确保互助金使用安全。互助社采用社员之间联保、互保、村委会成员及有经济实力的社员担保,房产担保,车辆抵押、质押,机器设备抵押,公务员、企业人员以及企业担保等多种形式,从而方便社员申请使用互助资金。

    据介绍,为解决社员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济互助合作社成立之时便搭建起了文化建设与科技培训平台,组织社员搞好农业科技培训。针对农业生产存在的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互助合作社支持社员单位开展订单农业,既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环节的难题,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农民社员增加收入1300余万元。“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社还将与人财保险、托幼养老、劳务输出、婚庆礼仪、农机租赁、汽车出租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加工等合作,开展更加广泛的为农服务,搭建起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新的综合平台。”高光雷表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