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伊利与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涉及奶源、生产及技术等多个方面。日前,伊利正式推出由斯嘉达公司生产的原装进口奶。
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口液态奶(常温)13.8万吨,同比增长超三成,去年全年我国进口液态奶同比增幅逾九成。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表示,进口牛奶成本较低、奶源优质,加上国内民众偏好和消费水平提高,乳业巨头抢占进口奶市场是必然趋势;但3~5年内,进口奶更多地还是作为国内牛奶供应的补充,获取消费增量。
事实上,相较于去年国内液态奶的总消费量约2300万吨,进口奶所占比例还不到1%,但增长势头强劲。中国乳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19.5万吨,去年液态奶进口量同比增长91.6%,近4年内,常温奶进口增长率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
目前,国内多家乳业巨头已加入了进口液态奶的布局中。2012年,全球最大的有机乳品供应商爱氏晨曦宣布进军中国,纯进口爱氏晨曦液态奶已借助蒙牛渠道在国内各大超市销售;今年4月,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澳大利亚乳企Pactum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HT牛奶。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进口奶市场未来仍会较快增长,在蒙牛“捷足先登”后,伊利与斯嘉达公司合作推出100%欧洲进口奶,是希望能够“后来居上”,这也是去年伊利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合作的原因。
“进口品牌牵手国内乳业巨头,是看中后者的销售渠道,而国内乳业巨头不仅看好进口液态奶的增长空间,还能解决奶源供应的问题。”宋亮表示,随着进口奶逐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区域型乳企要进行产品升级转型,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否则将面临被淘汰或兼并的命运。
乳业专家陈瑜表示,“国外乳制品企业进入国内是不可阻挡之势,但由于保质期与低温等因素的制约,进口奶未来还是以常温为主,所以区域型乳企在不能从中分一杯羹的情况下,要尽快着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产品,比如巴氏鲜奶、风味酸奶和婴幼儿配方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