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家住河南省鄢陵县陶城乡张亮桥村的张大爷在该村超市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领取60元养老保险金后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农商行:“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在家门口领到养老保险金,党的政策好,农商行的服务好啊!”
张亮桥村地处鄢陵、西华和临颍交界处,交通阻塞,离县城有80多里,最近的农商行营业网点也在30多里外,平时村民取款要耗费很多时间,自从河南鄢陵农村商业银行在该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后,村民取小额款再不用多跑冤枉路了,真正享受到了足不出村能取钱的金融服务。
像张大爷这样在鄢陵农商行银行卡助农取款点取到急需现金的群众还有很多。该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推出的一项新型便民金融业务,能有效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在家门口领取各项惠农补贴、新农保资金、支取外地务工汇款及外地子女汇款等金融服务需要。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该行从2013年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鄢陵县支行统一部署,以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为目标,积极开展助农取款业务,群众只要拿着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就能方便、快捷地领取到国家的各类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和新农保、新农合资金,实现了政府、农商行、农户和商户的多方共赢。
目前,该行助农服务试点已达287个,基本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成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
不过,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些农民还不习惯用银行卡办理业务,仍保留着用存折的习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存折户的存取款难题,该行从今年起大力推广“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由该行设置的首家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在柏梁镇湾子杨村正式对外挂牌开业。据介绍,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是一种新型金融电子支付工具,它通过自助终端设备管理员流动资金实现现金业务功能,还可以办理转账、存折补登、密码更改、查询等业务。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拿着卡或存折办理小额存款、取款、定活期互转,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等业务,采取农商行与当地村委签订合作协议,当地村委与终端管理员签订聘用协议,总行提供设备技术支持的模式运营,并对管理人员严格培训,使其快速掌握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技能。
从村里的助农取款服务终端上用存折领到200元粮食补贴款后,李大妈高兴地说:“咱老百姓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取钱了,再也不用到几十里外的银行去排队了,可方便了!”如今,湾子杨这样偏远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便捷金融服务。这是该行实施普惠金融工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变化。目前,由该行设立了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达21家,如同21家“小银行”,使广大群众实现“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愿望,真正享受到“零距离”金融服务。
不仅如此,该行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还积极开展渠道建设,扎实推进金融普惠工程,加大投入在辖内布设自助设备,拓展POS终端、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全国汇款实时到账,全力编织农村电子支付网络,有效推动了业务发展。
截至目前,该行已布放存取款一体机自助设备15台,安装银联POS机具435台,发展特约商户316户, 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该行还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优质的支付结算渠道。
(葛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