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冬枣在北京市场、在沈阳市场的销售情况到底怎么样?身处河北省黄骅市各地的冬枣从业者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了解到这一信息,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销售计划。这一进步得益于黄骅市供销合作社推广的“阳光供销”微信群。
作为黄骅市供销合作社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为农服务的一项新举措,“阳光供销”微信群于今年9月9日正式开通。
开通当天,近30名机关工作人员便集体加入了微信群,成为了微信群的第一批体验者。黄骅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滕家林说道:“创建之初,我们只是把它当做工作和学习的平台,主要是机关内部交流工作方便。”随着入群的人越来越多,黄骅市供销合作社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做更多、更大的事。截至目前,微信群里已吸纳了社属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一些与农业相关的社会人士近100人。
目前正值冬枣上市的时候,黄骅作为中国的“冬枣之乡”,因其个大核小、皮薄汁多、肉质细脆,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了让冬枣销售更加顺畅,黄骅市社要求分布在北京、沈阳等批发市场的信息员积极收集销售信息。同时,信息员收集的冬枣在各个市场的销售情况也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进行公布。每个批发市场每天能销售多少冬枣,还需要多少冬枣进入市场,这些数据在微信群里都一目了然。黄骅市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一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对冬枣的销售和配送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前,没有微信群时,冬枣的销售量也可达到两三千万斤,但是对于每个市场的需求量,合作社并不能做到心里有数,而是稍显盲目地安排销售。现在有了黄骅市社信息员的统计,有了微信群每天公布的行情信息,合作社的销售也变得更加系统,更有目标性。”据介绍,冬枣上市以来,累计的销售冬枣已经达到三四千万斤。
除了帮助合作社进行系统销售,微信群的开通还促进了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产品需要运输,群里有专门管配送的公司;产品需要包装,群里有商户提供的各种包装袋以及包装方案;想要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同类合作社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鉴于“阳光供销”的积极作用,虽然其运行才刚开始,但是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并得到肯定。黄骅市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已经决定把“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交由市供销合作社来进行。
对于微信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黄骅市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着力把微信群做成专业群,把与黄骅冬枣相关的人和企业独立出来形成行业群,逐步实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编 后:
“方寸屏幕”中的服务创新
有企业、有合作社、有行业协会一向被认为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同一个地方供销合作社的这些下属机构在服务当地的某个特色产业上往往有业务交叉、如果能将这些部门的优势组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取长补短,可能会大大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但是,在多数地方,这些同行之间的业务交流并非是直接、快速、便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黄骅市社的“阳光供销”微信群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从运行实际不难看出,此举不仅提升了当地供销合作社服务能力,也为供销合作社争取到了更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因此,在网络高速发展、新的交流工具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学会利用新媒体,不仅是实现服务创新的必要,也是实现自身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