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银行+大平台”成为农信社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首批省级联社成立十周年座谈会集中探讨农信社“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马 悦

图为全国首批省级联社成立十周年座谈会现场。戴 军 摄

 

  9月23日,全国首批省级联社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暨科技与服务高层论坛在江西省井冈山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小银行+大平台”。

    银监会信息科技部副主任单继进,中国银行业协会农合委主任、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鄢一忠,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总裁王耀辉,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肖四如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并发言。来自全国26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理(董)事长及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主办。

    会上,江西省联社理事长肖四如作了《构建农村信用社‘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的主题发言。他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内在需求、省级联社大平台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实施“小银行+大平台”战略的最佳结合方式等三个方面,围绕信息科技、电子银行、授信指导服务、交易清算、运营服务、资金营运、财富管理指导服务、业务拓展、产品研发推广、风险合规管理、教育培训、企业文化等12个平台建设进行了重点阐释,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实现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农村信用社有效破解“三农”难题、发展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之路提出了新思路、新路径。

    各省级联社(农商银行)与会代表就农村信用社“小银行+大平台”模式的建设思路、经验做法、发展战略以及矛盾和难题做了详细阐述,尤其对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中的信息系统、体制机制、人才队伍、风险防控等方面做了重点介绍。

    从全国首批8个省市启动深化改革试点,到其他省(市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走过了十年的改革探索历程。

    在深化改革中,各省(市区)级联社(农商银行)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贴近区域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在体制机制、战略理念、市场定位、产品服务、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尤其在省级联社(农商银行)服务平台建设中创造了优秀成果,形成了“小银行+大平台”的发展模式,既把成员行社打造成具有竞争活力的现代中小银行,又把省级联社(农商银行)打造成充满效力的管理和服务平台,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核心竞争力。

    “小银行+大平台”是十年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经验,也代表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座谈会对于省级联社(农商银行)做强、做优管理和服务平台,弥补成员行社业务竞争中的“短板”,提出了多元化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模式,对农村信用社凝聚集体力量,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