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天的时间,去读懂一个千年古镇,或许远远不够。但半天的见证,却足以在心中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美丽印记。
初秋的八月,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应中国作协会员梁弓先生邀请,到他曾经工作过的江苏徐州一个叫汉王镇的地方看看,说让我这个在淮阴侯故里工作的人,深度领略一下楚韵汉风的历史小镇。汉王镇就这样闯入了我的心扉。
汉王镇位于徐州西南,河流纵横,花繁林茂,群山环抱。紫金山、三华山、白龙洞、皇姑窝景色秀美,引人入胜;汉王的水街可与丽江媲美,拔剑泉水淙淙流淌,清澈见底,冰雪不封,被国家地矿部门检测为高品位矿泉水。同时,汉王镇还是著名的“花果之乡”、“汉文化之乡”和“石刻艺术之乡”,“全球生态500佳”提名奖, “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名镇”,近日又喜获“中国绿色名镇”称号,发展商贸旅游业资源得天独厚。
放眼望去,成片葡萄园及其他果树,环艳村庄,大道宽阔洁净,绿化带中鲜花绽放,小镇上居民两层别墅式楼房在绿树和鲜花丛中,显出它那既有都市风韵又有农家气息的魅力。特别是镇区街道两旁的建筑“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层楼叠院、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和谐组合、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宏伟壮观。
汉王,因刘邦在此拔剑得泉,并建有汉王庙而得名。在镇区建设上,这里着力打造“汉文化”主题一道街。此处民房皆白墙红瓦,路边文化墙上是一幅幅根据当地历史故事制作的浮雕壁画,青石板栏上雕刻着一幅幅诗配画,充满浓郁的楚风汉韵;“苏东坡塑像”、“弈棋”、“抚琴”等雕塑作品随处可见;钱币广场内,从我国最早使用的钱币“贝”(夏朝)开始,历朝历代使用过的钱币一应俱全,均以图配文的形式镶嵌在人行道上。徜徉其间,移步换景,像走进一条文化长廊。月亮湾、纳帕溪谷、加勒比水世界等已成为汉王重要的生态名片,形成浓厚的历史自然文化氛围。
继续前行,来到国家2A级旅游景区竹坡故里。竹坡故里位于汉王拔剑泉西侧,紫金山东侧的缓坡上,依山傍水。康熙年间,张竹坡先生就是在这里完成了十万余字的《金瓶梅点评》,从而奠定了《金瓶梅》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金瓶梅》研究史馆、竹坡书院、张家大院牌坊,以及依据他评点的《金瓶梅》书中的场景所建的西门府和后花园等徽派建筑风格,亭台楼阁,曲径修竹,凸显江南园林意境。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位于云龙湖南畔的国家3A级景区——张伯英艺术馆,一座依山而建的雄伟仿古建筑。这座建筑位于汉王镇望城村内,其气势宛如杜牧笔下的阿房宫。艺术馆陈列有被誉为汉代绣像史的汉画像石、石碑、石刻民俗文物等1500余件,张氏及徐州籍书家的墨宝、张伯英塑像等。别具匠心的石道、楼阁、山亭、大殿,处处显示出浓郁的艺术气息,成为书家和游人缅怀先师、切磋书艺、休闲度假的又一处胜地。
在汉王,厚重的汉风古韵和水乡风貌得以完美融合。汉王,一座从浓墨重彩的历史中走出的苏北水乡,已成为徐州环城乡村游的重要一环,更是苏鲁皖豫市民近郊旅游的首选之地。据解说员介绍,去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直接经济收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
漫步汉王,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的一山一泉,似乎都染上了历史的厚重。拔剑泉、刘邦试剑石、御避山、竹坡墓……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铸就了汉王古镇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文化风韵。随行的解说员讲,汉王石刻、徐氏北派少林拳都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拔剑泉西部的纪庄村,相传为西汉名将纪信的故里,这个村的人们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的汉民俗文化。
千年古镇汉王,从刘邦奋力一剑拔出,拔剑泉水就汩汩流了两千多年,她不仅滋养了这块土地,更为这块土地留下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如今,汉王镇的人们把自身深厚的“汉文化”底蕴通过诗词、书画和人文、生态景观等有形的载体呈现出来,正悄悄酝酿着一次华丽的转身。也许,数年之后,若再次走进这个风情小镇,会有更多惊喜呈现你眼前……
(作者系江苏淮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