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展会面积8500平方米,展出了六大茶类、茶具等近万种茶业相关产品。此次茶业大会以茶博会为契机,相约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茶产业专家学者一起,以“茶产业转型”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本届茶业大会得到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茶业大会开幕当天,国内外参会嘉宾齐聚茶博会现场,茶业大会内容围绕着中国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
茶产业转型大势所趋
融合文化创意
茶产业转型这一主题贯穿整个大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刘年艳处长以加快推动传统茶业转型升级,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茶产业的主题演讲拉开了大会的序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专家的演讲围绕文化创意和特色农业融合展开,向听众展示文化创意与茶叶结合的各种可能性。茶产业可以与茶禅文化、旅游、养老、健康跨界融合,青岛候鸟驿站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周占武总经理这一理念可算是上面思路的延续和现实层面的实践,吸引了不少听众的兴趣。四川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颜泽文董事长和陕西省汉中市茶叶协会的郑宗林会长则分别介绍了四川茶业和陕西茶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多元开发
茶业转型需创新
茶业转型升级不光是理念的更新,更离不开实践。品牌塑造是对于一个茶叶企业的转型做大做强至关重要,福来品牌营销的娄向鹏董事长分享了中国茶叶品牌营销的四项基本法则,对茶企如何进行品牌营销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作为大众消费品,电子商务是茶叶不可忽视的部分。电商大潮中如何应势而行,怎么用好电商?原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先生带来的新经济下的茶业电商创新发展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茶产品多元化开发,也是解决目前茶叶市场饱和的可行路径之一,在这方面台湾走在大陆的前面。“乌龙茶处理可作为肉品保鲜;新竹东方美人茶可作为叶黄素的矫味,已被开发为视力保健产品。”台湾茶协会理事长林志城先生所讲述的台湾茶业发展与茶产品多元化开发现状对大陆茶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茶产业链健康发展
需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茶叶种植园到茶叶加工厂再到最终消费者的杯碟之中,茶叶质量的控制贯穿整个整个产销链,与其生产链上下游每个环节息息相关。只有建立并运行一套既符合本土企业实际情况又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使中国的茶产业链健康发展并不断将本土企业推向更高更远的国际市场,创造出享誉国际的知名中国茶品牌。”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滕菲菲女士从茶叶种植园的质量管理入手,着重介绍基于茶叶种植园的良好行为规范基础上的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方针。
在论坛的最后,华夏基石咨询集团首席专家谭长春先生,对茶业下一个金矿在哪里进行了展望。
本届茶业大会群英汇聚,群策群力,为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各抒己见,相信在众多业界人士及产业精英们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我国的茶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又讯: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本报讯(记者 炼晨)9月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沈贵银副主任宣布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正式成立。15日晚,100多名国内外茶业相关机构、企业代表在北京民族园智选假日酒店召开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会员代表会议。会上表决通过了茶产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茶产业委员会筹委会秘书长魏有介绍了目前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茶产业委员会在成立后,将开展推广示范茶园的认证工作;牵头成立亚洲茶叶发展联盟;与国茶商城网合作搭建电商服务平台;举办茶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联合瑞士SGS集团组织出口茶企培训等。
茶产业委员会由是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管理的全国涉茶类行业团体,是由从事茶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接受农业部、民政部的业务指导。
茶委会的宗旨是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茶产业发展,通过宣传贯彻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团结会员单位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联系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地利用海外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和管理优势,提高茶叶行业及茶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中国茶叶企业的品牌价值,推动茶叶行业及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着“服务、自律、协调、发展”的宗旨,帮助茶叶企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