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花新政 :全方位保障棉农利益 阻塞交易漏洞

□ 本报记者 王 敏

    9月17日,《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外公布,至此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新疆正式拉开帷幕。谁将是这个方案的受益者?方案将如何保障市场各方的权益?棉农、棉企等产业链条的各利益主体将如何应对新的棉花经营环境?在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利益主体做了采访,通过他们的声音来一窥新政为棉花行业带来的新契机。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解读

    补贴对象

    新疆棉花实际种植者

    主要包括:基本农户(含村集体机动土地承包户)和地方国有农场、司法农场、部队农场、非农公司、种植大户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棉花生产者。

    补贴目标

    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

    保持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保障国家棉花安全,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进一步凸显新疆棉花的产地优势,吸引更多纺织企业落地新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摸清新疆棉花生产底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严格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遏制非法开荒,保护生态环境。

    不予补贴

    三类种植面积无补贴

    没有经过申报、公示、审核的棉花种植面积,不予列入补贴范围;在国家、自治区明确退耕的土地上种植的棉花面积,不予列入补贴范围;在未经批准开垦的土地或者在禁止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的棉花面积,不予列入补贴范围。

    如何定价

    生产成本+基本收益

    试点阶段采取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确定目标价格水平,统筹兼顾保护农民利益和更多发挥市场作用。

    目标价格只保证农民获得基本收益而不是全部收益,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农民也要承担部分收益下降风险,真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如何补贴

    60%补面积40%补交售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农产品和水资源价格处副处长刘卫东解释,平均价格是在9月至11月采集市场数据后得出的,补贴总额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新疆棉花总产量和差价来确定,而补贴总额的60%是补贴到面积上,40%是按照籽棉交售量来补贴,“补贴与全疆棉花平均市场价格挂钩,并不按照单个种植户单独补贴”。

    12月底前,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新疆棉花产量,测算补贴资金金额。自治区财政按总额5%的额度预留,机动补差。

    比如说,如果今年新疆棉花平均市场价格为18800元/吨,那么国家就会按照新疆棉花总产量,每吨补贴1000元拨付到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然后再下发到农户手中。

    如何兑付

    通过“一卡通”两次兑付

    明年1月底前,乡(镇)财政部门和县(市、区)财政部门凭基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种植证明,以“一卡通”或其他形式将面积补贴资金兑付至基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明年2月底前,乡(镇)财政部门和县(市、区)财政部门凭基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籽棉收购票据、种植证明,以“一卡通”或其他形式将产量补贴资金兑付至基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兑付产量补贴资金时,原则上优先兑付农户和地方国有农场,其次兑付种植大户,最后兑付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补贴标准原则上向宜棉区和南疆倾斜。

    如何监管

    第三方监管“转圈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局长李岩说,新疆将推行棉花加工企业和棉花专业仓库的资格认定,除特别规定的情形外,经过资格认定的棉花加工企业须将加工好的成包皮棉按规定时间全部存入指定的新疆棉花专业监管仓库,再公检。

    引入新疆棉花专业监管仓库这个第三方监管机构,由各级农业部门牵头,以市为区域,根据当地推广的棉花品种,制定当地每吨籽棉加工皮棉出品率的合理区间,作为预防“转圈棉”(企业购买棉花后未自用而进行倒卖,特别是将棉花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新棉交储的)的重要指标,由质监(纤检)部门牵头定期核对加工企业皮棉产量,并与折算后的籽棉进行对账,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对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要严肃处理。

    对纺织企业所属的棉花加工企业加工的纺织自用棉,须在纺织企业库房进行重量检验、取样及后续仪器化公证检验。入厂公检的棉花只能自用,不能再转让销售。

    如何控制

    棉花进疆要填申报单

    除持有《进口棉花配额证》的进疆棉花外,其他凡是在入疆列车中装载棉花的,需向铁路部门填报“棉花铁路进疆申报单”。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小平说,由交通管理部门在星星峡等入疆主要通道,对入疆装载棉花的车辆实施登记,由托运人填报“棉花公路进疆申报单”。

    各级质监(纤检)部门在公检过程中如发现疆外棉花,不予公检,并依法进行处置。

    经资格认定的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籽棉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甄别棉花品种和质量,不得收购疆外籽棉。

    (本文摘自天山网)


 

    市场各方:高度认可  喜中有忧

    棉农:对补贴方式心存担忧

    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新疆百万棉农可望由此获得生产补贴,棉农对于此次规定的19800元/吨的皮棉目标价格非常满意,植棉者既保证了种棉成本又有所收益,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棉农也有所担忧。

    新疆阿克苏沙雅县棉农倪江海担心新的补贴方式可能会让实际种棉的人拿不到补贴。因为新疆很大一部分种棉户都是承包别人的土地,如果60%按照面积补,这部分的补贴会不会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种棉者只能拿到按照售量补贴的部分。

    同时,倪江海认为补贴的过程复杂,这样可以规避市场风险,但另一方面流程复杂了,老百姓拿到补贴的时间是不是就晚了,这关系到第二年种棉的情况。

    企业:财务成本会增加

    记者采访到的棉企对《方案》的出台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放开棉花市场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新疆前海集团副总裁钱海涛非常认可《方案》,他认为这个政策将有利于规范棉花市场,还能够调动种棉者的积极性。此外,作为新疆兵团第三师的国有大型龙头企业,前海集团在接下来做好收棉工作的同时,要向广大棉农做好《方案》的宣传工作,执行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政策》中一些新的规定也让部分棉企产生担忧。新规明确了皮棉全部为入库公检,全封闭的检验更可以反映棉花的内在品质,但是这个流程比以前的检验办法超出近一倍的时间。检验的时间延长了,销售周期势必延后,相应的就会增加企业财务的费用,多延长一天企业就要多付一天的利息。不仅如此,国家农发行要求企业在每月、每季度按比例还款,且贷款规模和数量大大压缩,造成企业放开收购怕资金不够,收购后怕销售困难,还贷压力大,无法还贷。

    此外,新疆的棉花大部分要运出,相对北疆来讲,南疆棉企的运距是最远的。但是在整个新疆,无论地处南疆还是北疆,运费补贴标准一样,有些企业也期望在运费补贴上政府能够给予政策倾斜。

    棉协:长远将使棉花产业链各环节受益

    针对日前公布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接受记者采访,就《方案》的细则及棉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高芳表示,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是建国以来的首次,意义重大。新疆棉花目标改革实施方案将使棉花产业链各环节受益。对棉花行业来讲,改变了过去三年棉花收储,政策主导市场的格局。施行棉花目标价格后,棉花将重新回归市场机制,价格的形成由市场决定。在这种政策下,通过国家目标价格补贴来保障农民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尤其是流通企业,经营空间变大,企业完全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来经营棉花。同时,企业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有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对纺织企业来讲,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将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大大的提升,企业的消费量也会增加,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会提高。总体来讲,《方案》对棉花行业是一个利好的政策,它使得国家在金融危机时为了保证农民利益,通过收储政策主导市场的局面,回归到市场机制。同时,棉花目标价格的改革也是带有探索性的,在新疆试点,将来可能扩大到全国棉花市场,甚至对于其他农产品也是有一定的探索作用,意义重大。

    《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中央补贴资金的60%按面积补贴,40%按实际籽棉交售量补贴”。针对这一补贴方式,高芳认为按面积补贴与按售量补贴,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共同施行可以取长补短。按照面积补贴操作相对简单,但是不够合理。面积有了,能否产出,单产水平如何,是否加大投入,在市场上是否能成为商品棉,都是问题;按产量补是比较合理的,对农民来讲比较公平,投入的大,单产高,获得的补贴就多,但是按产量补贴在操作层面比较复杂,新疆的棉花大量要出疆卖到内地,轧花厂收完棉花后,国家公证检验,测量,反馈给农民,工作量非常的大,这样农民拿到补贴的时间相对较晚。所以第一年,一部分按照面积补,先把一部分补贴给农民,让农民早点拿到钱,后面再根据产量补,两种方式互相弥补弊端,取长补短。同时,两种补贴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有效防止非法开荒,又可以促进农户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棉花市场放开以来,目标价格补贴首次施行,也是一种尝试,如果效果好的话,可在全国推行。具体能否规避风险,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针对棉农担心补贴补不到种棉者手里这一问题,高芳表示,这次国家明确提出补给实际种棉者,不是土地所有者。补贴的是棉花的成本和基本收益,肯定是棉花种植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