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大瓦房、绿色卷珠帘、高墙庭院……这是山东省淄博市池上镇池埠村村民田兴华家的老宅,自从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这座老宅成了游客来池上休闲娱乐住宿的众多客房之一。洁白的被褥、宾馆式卫生间、酒店式公寓的小厨房……虽然坐落在大山深处,旅游合作社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一点也不含糊。
今年1月,池上供销合作社与池埠村联合成立了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发挥网络优势,村级组织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供销合作社、村级组织、合作社“三位一体”的“社村共建”的模式,实现了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三方共赢。
因地制宜
拓展为农服务新方式
池上镇山形地貌复杂多样,小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78%。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淄博市游客,但由于这里的旅游资源尚未进行商业开发,游客们无处住宿吃饭。池上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洪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筹划着领办一个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游客提供服务,让农民增加收入。
池上镇44个行政村近3万人口的耕地面积不到两万亩,农民收入微薄。今年1月,由池上供销合作社牵头成立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老宅变客房,建设成吃、住、采摘、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入旅游合作社后,农民又多了一个收入来源。“我把多年闲置的一套老房子租给合作社,租金一年5000元,同时还在合作社打工,自家的果园和菜地也供游客们采摘,合作社支付费用,旺季时一个月能赚一两千呢!”说起旅游合作社,村民田兴华充满了感激,是供销合作社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梦想。
“供销合作社的宗旨就是为农服务,创办旅游专业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一个延伸,利用池上镇池埠村山清水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拓展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方式。”李洪辉告诉记者。
旅游合作社办起来了,池埠村的人气也旺了,村子也愈发的整洁。“以前就是自己住,现在游客多了,更要注意保护环境。”池埠村村支部书记王世田说,现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他们欢迎游客来,更有责任给游客提供一个干净、舒心的环境。
成立不到1年,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已将服务拓展到多个领域。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采摘、体验自然风光,还可以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亲自娱乐活动。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接待游客3000多人,预计年营业额可达50万元以上,农民直接增收3万余元,成为池上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改革发展的新阵地。
社村共建
搭建服务模式新平台
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只是博山区池上供销合作社领办的19个专业合作社之一,也是池上供销合作社开展“社村共建”的工作成果之一。
2010年,池上供销合作社与淄博市贫困村池埠村联合兴办池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食用菌技术推广和香菇代料加工业务,产品全部出口韩国,年出口额达1600万元,带动农民500户。同时,合作社吸收村两委成员及村民到合作社工作,解决了80多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增加收入1.5万元。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产业,池上供销合作社先后与池埠村、戴家村、吴家台村合作,租赁闲置设施,流转土地90亩,建起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已建设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27个,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提供村民就业岗位100余个,每年为村集体平均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
池上供销合作社的业绩仅是淄博市供销合作社实施“社村共建”工作成果的缩影。近年来,淄博市供销合作社大力推广“社村共建”服务方式,通过供销合作社与村级组织的联合合作,在农村共同建设经营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努力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载体、村集体收入有平台、供销合作社发展有资源、农民增收有路子的共赢局面。
张店区合家福超市马庄店是淄博市第一家蔬菜平价超市,就是由张店区供销合作社和南定镇马庄村联合建成的。为推进“社村共建”工作,张店区供销合作社积极与马庄村两委沟通,以年租金8万元租赁该村800平方米经营设施,投资150万元进行改造,每天不断档供应15种以上常备蔬菜,价格平均比市场便宜15%左右。平价超市的开业,提高了供销合作社的影响力,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满足了当地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成为新社区购物休闲又一个新亮点。
“目前,淄博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的1200余个农村日用品超市、农资直营店和社区便利店中,有50%以上是租用改造村集体用地及设施建成的;淄博市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部分经营服务项目都是与村两委合作建设;”淄博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宋少飞告诉记者,全系统依托专业合作社建设的7000余亩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本是通过村两委实现土地流转;有的基层社通过与村级组织联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吸收村两委成员到合作社任职和共建农业项目等方式,实现了社村共建、多方共赢。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