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9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一种茶界感动叫“彭峰”

□ 本报记者 刘 旸

    有的人,哪怕是短时间相处,都会触动到你内心最柔软的神经,提起他的名字便会触及难以忘怀的感动。我曾在《用梦想做拐杖 让爱撑起希望》报道中记述过这样一个人,凭着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感动茶界的传奇,他就是云南省勐海县南春茶厂董事长彭峰。而我要诉说的,正是那四千余字成文背后隐藏的感受。

    8月10日,我带着采访感动茶界人物的任务前往云南省勐海县,寻找的目标正是有坎坷、有故事的彭峰。对于彭峰,只有4天的接触时间,却感觉在他身上有挖掘不完的话题。一切要从我到达南春茶厂等待他出现说起。

    10日下午,彭峰的女婿将我接到了南春茶厂,在喝茶等待的时候,我看到茶厂中停着一辆半截车身沾满泥土的小货车。他的女婿对我解释到,彭峰在清早带着小女儿去查看新开辟的古树茶山。但下过雨后的山路泥泞,车子陷入软泥。我来时,车子刚被拖回来,彭峰去处理事情的扫尾工作了。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是心惊胆战,毕竟他因腰椎问题走路并不如常人那么方便。

    但当彭峰坐在我面前时,我似乎忘记了他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他就像是个身体健康的人,甚至有着多于常人的乐观与豁达。当我问及他在茶山的情况,他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他说自己身体不便就靠开车去茶山,他并不觉得这对于走路有障碍的人是困难事,即便山路险陡。他笑谈,轮椅去不了的旅游景区,他都不曾去过,但对于目之所及的茶山,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哪怕找人背进山里。

    所以,选地、育苗、挖穴、栽培、采摘、初加工、技术改进、机器研发与修理……他事必躬亲。如今,他拥有了1600棵古树茶,40余亩厂房用地,固定资产总值逾两千万元。这其中,他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是很多常人都无法做到的。

    几天的相处中,我们有大部分时间聊天,他向我讲述自己从小商贩到茶厂老板的人生经历。在彭峰身上,我看到的是自信、自强与自立,没有自卑,也没有对世事不公的怨天尤人。他说,改变不了一些事实,但可以改变看待事物的眼光,只有自己先用正常人的眼光看待自己,才能得到别人同等的眼光。

    对彭峰而言,如果说良好的心态是他走向成功的奠基石,那么对茶的用心与专业是他壮大南春茶厂的资本。他说自己平时爱琢磨茶业市场的走向,也喜欢研究普洱茶每道工艺程序的原理,结合茶叶在工艺中的物理变化去做好茶。他的加工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著名的普洱茶企业老总曾登门高薪聘请他做厂长,被他一口拒绝了。问及原因时,他告诉我,他知道自己的加工技术好,但那些同他一样身患残疾的员工需要他的帮助,需要南春茶厂的工作机会。

    在我返京前,他带我来到员工宿舍参观,正赶上几个聋哑小伙在做烤鱼,他们热情地用手比划着让我们一起来吃,眼里的真诚让人无法拒绝。彭峰告诉我,对于残疾人来说,爱不需要施舍,他们需要的是有尊严的帮扶,这就是他坚持“我们用爱建厂,咱们用心做茶”的原因。

    他的话,像一缕阳光照射到了我的心底,温暖而感动。回京后,想起那时的他用手语与聋哑员工比划着沟通,想起他平常心中透出的真诚,才发现打动我的不仅是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更是他将心比心,对残疾人尊重的爱。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