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时期“三农”发展贯穿于自身工作中
□ 国际合作部部长 张望舒
一、增强使命。自1995年总社恢复成立以来,两个5号文件及40号文件为供销合作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又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事业。认真学习领会后,认识到这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期中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投身改革。“十三五”时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此大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如何把中央关于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贯穿于自身工作和发展建设中,如何按照中央相关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摆在全体供销合作社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重大任务。通过长期与国外合作社组织的交流,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实际,对这个问题也作了些思考。我国国情与日本、韩国有显著差别,但从近年来国际合作社运动的实践看,日、韩小农户组织综合农协模式,可能比欧美大农户组织专业农协模式更适合我们。第一,当前我们供销合作社的顶层设计,可以借鉴日、韩的一些发展经验。如综合农协是横跨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的跨界机构。它既是直接代表农民利益的自主性社团,又是受国家委托、协助政府实施“三农”公共服务的经济、社会机构,还是驰骋于国内外市场兼具金融、流通、加工的巨型企业。第二,综合农协能够整合不同主体各自的优势。依托国家授权、政策支持和农民信任,建立了强大的公共资产,在资源配置、组织制度、运营机制等方面具备了一般企业和社团都无法比拟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综合农协有利于培育农村自治机制。通过合作金融、共同运销、农业技术推广和社区教育、社会福利等各种活动,在农民中养成互助、互利、互学、互教的民主意识和社会氛围。
三、做好保障。国际合作部工作立足服务总社中心任务、服务综合改革工作,紧密跟踪全球合作社发展变化,密切国际合作与交流,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外事干部队伍,为总社综合改革工作做好服务保障。一是组织开展全球合作社发展专项课题研究。在合作经济曲折发展中,各国的合作社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充实和发展着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虽国情各异,模式不尽相同,但其中的规律和共识,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为此,国际合作部将着重加强对全球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为总社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国际参考。二是定期编发《国际合作社动态》。作为总社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国际合作部现将对外交流合作中积累的大量全球合作社动态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并注重信息的客观性和实效性,不加以观点,定期编发《国际合作社动态》,以期为读者提供辨识与思考,为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开拓视野。三是继续做好向国际引智工作。充分争取国际合作社联盟、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国外成功合作社的智力支持,为青年干部参加合作社领域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技术会议提供机会,学习借鉴国际合作社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为总社改革工作向国际引智。四是切实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经贸合作是对外交流合作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不断强化供销合作社系统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渠道作用,在外经工作中做到“接地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动与国外合作社企业的经贸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