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相继公布了旗下两家上市公司海尔电器和青岛海尔的半年报,以物流业务为主的前者收入同比增长了13.7%,以家电制造为主的后者也有9.16%的增长。这是张不错的成绩单。即便不去考虑这家巨头公司正在推动的一场自我变革,只在行业里横向对比,它也看起来跑得更快。
但能否断定海尔摆脱了“转型魔咒”?不得不说张瑞敏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很透。海尔将近2000亿的销售规模,完全不能承受到谷底变成零再向上爬坡的过程。“那么多人吃饭都成问题。”张瑞敏说,“我的理念是处理好破和立的度。这个很难,破了这边那边立不起来就惨了。”
海尔的转型是一场互联网的转型,它的本质是把客户变成用户。张瑞敏一再强调交互的价值,这正是要改变产品的诞生过程,一切由用户真实的需求去决定。
张瑞敏在节奏上的把控是相对谨慎的,毕竟这是一家中国的明星公司,它没有什么模板可循,而且还会成为未来几年内诸多家电厂商的模板。甚至很多时候,张瑞敏必须把企业的社会影响当成决策的一个重要维度。
所以,相比于其他厂商一味地扎入智能家居的漩涡里,海尔的布局显得更为长远。这当然包括引入阿里巴巴的投资,以及双方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像孵化器式的鼓励内部创业,很多跟传统业务不相干的创新产品都因此诞生了;还有那个海尔投入巨资打造的物流体系——日日顺,它会成为未来商业模式的载体。张瑞敏想要建立一个闭环,但这个“环”是一点点地闭起来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们应给予鼓励和时间,它不只是一家公司,它代表的是中国整个制造业。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