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百强销售突破2万亿
本报讯 近日,德勤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编写的最新《中国零售力量2014》报告显示,尽管2013年零售百强销售额突破2万亿元,但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仅为9.9%,而零售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从2009年的10.8%下降到8.7%。
上述报告涵盖了164个有效企业样本和134个店铺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
德勤认为,零售百强形成这种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减速、消费疲软、电子商务渠道分流、消费升级以及成本持续高企等因素共同导致的传统零售业的发展速度连续下滑。为了应对逆境,零售企业亟需探索创新道路,在扩张模式、运营模式、销售渠道和物流运作等方面寻求突破。
零售行业增长放缓为某些企业带来挑战,也会成为催生另一些企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加之新开门店的成本高企、商圈优良资源稀缺,我国零售业“跑马圈地”的外延式扩张已经大幅放缓,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并购重组,快速占有成熟的零售资源。
2013年我国零售行业的并购市场相较以往尤为活跃,数据显示传统零售业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44%,并购交易总额约为2012年总额的4倍。这反映出零售企业正抓紧时机,通过并购重整以调整经营战略,实现规模扩张和业态延伸。可以预见,国内零售行业的并购整合还将延续,业绩相对较好的龙头公司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用低成本并购低估值的零售企业,突破业态和地域瓶颈,提升协同效应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闫立良)
美国大型零售商频关店
本报讯 近日,美国信用评价公司穆迪(Moody)的一份名为《零售商重新评估店面需求,到期租约提供削减成本可能》的报告显示,接下来的几年中,将有大约700亿美元的零售租赁合同到期,其中许多合约将在2018年到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零售活动转移到线上,商户正重新评估其实体店的存在意义。尽管很少有证据显示,线上销售(目前仅占总零售销售额的6%)促成了广泛的店铺关张,“近期数据确实表明,过去三年内,排名前100位的大型零售商中,店铺数量增长速度从原来的超过12%下滑至3%不到。”上述报告如是表示。
“不过,尽管现阶段很难证明线上销售和店铺数量之间的必然联系,部分原因是,这只是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一个有限时间段,在未来几年中,两者间的关系将趋于明朗。”
此外,在接下来的2年中,6%的办公用品供应商租约、51%的专营零售商租约、47%的便利商店租约都即将到期。
据上述报告,相较之下,同期药房连锁——一直都处于扩张状态——汽车零售商和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租约将分别出现15%、20%和28%的增长。
“药房方面,长期租约所反映的,更多是公司想要长期占据优质场所的愿望。”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查尔斯·欧希表示。“我们认为,线上销售对这一部门的威胁相对来说较小,因为绝大多数美国消费者喜欢亲自到实体药房去拿药,这就使得店铺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运营资产。”
(陈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