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9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淘宝特色新疆馆”:下一站进军生鲜物流


□ 本报首席记者 米雅娜

    在2013年的“双十二”购物热潮中,“淘宝网特色中国新疆馆”一天的营业额就超过了千万元。工作人员介绍说:“从11日开始新疆馆就特别热闹,当天下午8点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准备状况了,到凌晨12点多的时候,就有1万多顾客进入我们整个平台,新疆馆线上60款产品一分钟就成交500多单。”

    “淘宝特色新疆馆”于2012年7月18日正式开始在淘宝网上线运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打造的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的又一重要平台,也是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新疆果业集团涉猎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突破。

    抱团取暖

    长期以来,远离内地主要消费市场是困扰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疆林果产业从业者意识到这是一条解决产品“走出去”的好途径。作为新疆果业界的龙头企业,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电子商务平台对促进新疆林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试图把这个平台作为新疆林果产品销售的重要补充。“最初果业集团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但是由于影响力有限,效果并不明显。2011年8月,我们开始和淘宝网建立了联系,在淘宝网上开设了自己的店,效果非常好。半年时间,通过网上销售的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尤其是下半年的两个节日,我们的日销售额分别达到320万元和54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张铭公表示。

    正是初次的合作,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看到了网络对整个新疆林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也萌生了把电子商务做大做强的想法。后来在新疆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多次与淘宝网沟通,汇聚各种新疆特产的“淘宝特色新疆馆”于2012年正式上线。

    如今的“淘宝特色新疆馆”集合新疆干坚果、鲜果、民族饰品、工艺品、新疆各地级市土特产,通过整合地域、民族、特色特产、风景旅游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作为拓宽新疆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食品安全有效控制和农产品价格稳定、提升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的重要平台。

    “我们作为新疆的龙头企业,有了这样的资源,不能只为自己公司发展,而要为整个新疆林果产业发展作贡献。所以我们的任务是为众多中小卖家搭建网上平台。”对于“淘宝特色新疆馆”的功能,新疆果业集团下属公司——新疆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杨永翔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新疆电子商务的从业者非常多,但是多数规模很小,很多生产一个单品的企业就有一个网上商铺,由于知名度不高,资金实力有限,中小卖家自己建渠道是很困难的,成本也太大,我们跟淘宝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之后,众多的中小卖家就有了一个统一的销售平台。我们统一制定一套完整的机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再设计一个科学的价格体系统一做活动、推广,大家抱团闯市场。这样既丰富了我们的产品内容,又有利于对新疆特色产品品牌的树立,改变了新疆特产价格五花八门、品牌杂乱、标准不一、鱼龙混杂的现象。”

    畅通物流

    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必须依托畅通的物流体系,这是业界的共识。“淘宝特色新疆馆”之所以能带给中小卖家知名度和销量的双重提升,得益于新疆果业集团线下完整的销售网络。

    截至目前,新疆果业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成都、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销售中心,果业集团还在全国建成物流配送分仓9个、连锁网点和商超专区专柜400多个,并在中亚、日韩、欧美市场和港澳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外销渠道。“这些资源都和中小卖家共享,而如果单靠一个企业、一个单品构建这么完整的实体销售网络,成本很大,也不太现实,大家资源共享,都能做大做强。”杨永翔说。

    他同时表示:“这也是阿里巴巴能和我们有特别好的合作的原因,阿里说我们格局很高,拿到这个资源,并不是为自己创造价值和利益,而是为整个自治区林果产业作贡献。”如今新疆淘宝馆在全疆吸收入馆企业500多家,实现网上交易6亿多元,成为新疆农产品对外宣传、展示、销售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进行电子商务创新实践,是自治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把新疆打造成中国西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实现后发赶超和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新疆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刘传新表示。

    借助“线上+线下”完善立体的销售体系,新疆果业集团正在谋划将新疆的生鲜产品也能实现网上销售。“其实新疆还有很多很好的生鲜产品,但是生鲜会对企业的运作能力和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做生鲜要求的技术门槛比较高。目前,我们和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了用第五代制冷技术做的可回收包装箱。”杨永翔表示,“但是目前这种包装箱的成本还比较高,现在的产品还不足以支撑这么高成本的包装。下一步我们继续完善、丰富之后,高端产品会用这种包装箱,实现从地头到家的全程冷链。这样公司计划的24小时生鲜到达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