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八届广东金融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中,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报送的“广东省农信核心业务处理服务平台”在57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是该省联社荣获《亚洲银行家》组织评选的 “2011年度中国最佳核心银行系统实施(大型金融机构)”奖项后又一重量级奖项。
开拓之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
省联社成立之初,全省共有99家法人机构,近6000个网点分散在全省城乡,28个网络中心设备性能低,设施陈旧,系统落后,加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在信息科技、会计管理等各条线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网络中心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向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转变。推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伴随着改革春风的到来,2006年1月,广东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同意启动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数据大集中工程;省联社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实施全省农村信用社数据大集中建设;次年,省联社正式启动全省农村信用社数据大集中工程建设;历经两年零十个月的建设,服务平台在中山联社一次性整体移植成功并切换上线,随后逐步在全省推广。
截至6月末,全省已有10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线,形成94+3(广州、东莞、顺德)的总体格局。
建设之路:
小核心、大前置、大数据
为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核心业务处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选择开放、松散耦合的目标架构,形成“小核心、大前置、大数据”的架构体系。小核心定位于客户管理、核心业务(存款、贷款)、记帐、清算等系统。大前置采用松散耦合结构,利用了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在系统平台上实现了“开箱即用”,较好地解决了金融产品创新所需的各类基础业务的专业化、快速开发等问题。大数据则定位为全省统一的ODS、数据集市、历史数据库和报表库,利用最新的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库管理技术,为各种经营、管理类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为辖内机构提供了“产品迅速推出,需求迅速响应”的业务支持平台。伴随数据大集中系统的成长,省联社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
截至2014年6月,全省94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8家村镇银行使用核心业务处理服务平台,涉及营业网点4259个,存款账户10656.19万户,贷款账户230.72万户,银行卡数量超过3482.89万张。
未来之路:
而今迈步从头越
核心业务处理平台上线以来,有效提升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理管理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为全省农合机构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业务支撑,上半年全省农合机构银行卡发卡方POS交易金额1024亿元,分别签约网银客户、手机银行客户412万户和268万户,交易金额分别达17626亿元和172亿元,并正式推出“卡付宝”移动便民BST、上线“集团网银”等创新金融产品。
省联社依托核心业务处理平台加强本地高可用、“两地三中心”等基础项目建设,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容灾抗灾能力,夯实后台服务基础,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积极开展信息科技风险体系建设,加强对柜员权限、柜组权限和机构权限等三个维度的权限管理,对服务平台展开风险评估,提高系统上线的安全和稳定性,保证农合机构各项业务平稳开展。依托平台对全省会计业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管理会计凭证,做好支付清算工作,推动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会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