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枣”做文章 “贷”出特色
——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持当地企业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 阳 通讯员 郭红吉 文/图

图为该联社工作人员走访红枣深加工企业进行贷后检查。

 

  “我的红枣肉厚个大,味美香甜,而且用新设备加工出来的蜜枣,销量也是最好的。”

    山西满江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如奎指着深加工后的大红枣,像夸赞自己的孩子一样,手捧着一把大红枣向记者聊起了他的生意经。

    临县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王如奎抓住了这个契机。十年前,他拿着50万元的全部积蓄,租用一个简易厂房,搭建几个烘干房,作坊式的红枣加工生意就这么开始了。

    “当时全部的资金都用做厂房建设,‘硬件’有了,却发现没有钱进枣了,这怎么开工?”眼见着闲置的厂房开不了工,耽误一天就是好几百的租金损失,“万事开头难”这话,对王如奎来说真的是感同身受。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我找到一些大银行,都说租的厂房无法抵押不能贷款。临县农信社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我的情况,很快组织信贷员实地调查,贷款两天就下来了,就是这第一笔5万元的贷款,可谓是‘及时雨’,让我渡过了难关。”

    十年来,王如奎和农信社结下很深的渊源。由最初的来料代加工、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发展成现在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红枣深加工龙头企业,从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贷款,一直到今年490万元的贷款,农信社对他的扶持,让他感激不尽。

    在临县,像王如奎这样的红枣深加工企业有很多,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农民真正走上了致富道路。而这些,都得益于山西省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立足“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把服务“三农”作为立社之本,不断创新支农服务方式,改善支农服务质量,自身也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一切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以帮助农民致富为重点,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先锋作用,为临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推波助澜。”该联社理事长吕国平向记者诠释了他的经营理念。

    在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该联社还把支持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的另一着力点。

    临县位于晋陕红枣经济林带的中心位置,周边有成片红枣林500多万亩,靠做红枣深加工发家致富的朱贵平,最大的愿望是让乡亲们和他一样富起来,这就决定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如今朱贵平不仅是红枣深加工企业的经理,同时也是临县农艺白豆腐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年加工豆腐及豆制品10000吨,收入达42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

    “没想到村里如今建起了现代化豆腐加工园区,小豆腐块做成了大产业!”位于临县西部大山深处的朱家会村热闹非凡,村里新建成的豆腐加工园区生产线正式运营。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依靠“园区化建设,规模化经营”踏上致富快车道。

    临县联社针对该村实际确定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并结合刘家会镇提出的“农业园区化经营”发展思路,向豆腐加工园区授信480万元。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生意,一直都是农信社扶持我,这个豆腐专业合作社,也是贷款了400多万元,才建起了窑洞式的恒温冷库,能延长豆制品的销售期,为企业争取更大的效益。” 朱贵平激动地说。

    “最近又引进了100多万元的新设备,之前只能加工7种豆制品,现在能达到14种了,销量也是特别好。不过资金可能还有点缺口,还得农信社大力扶持啊!” 二十多年的一路相伴,朱贵平已经习惯了“有困难找农信社”。

    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该联社理事长吕国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模式。

    他认为,农信社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企业发展为途径,以助推辖内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实现社企双赢为目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推手。

    据了解,该联社以落实“农信社支农惠民行动计划”为重点,围绕县委、政府“四大跨越、三大基地、两个转变”发展规划和富民强县目标,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