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人心目中的丰碑
——陈文华先生百日祭
□ 竺济法

    5月14日,我国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茶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陈文华先生不幸仙逝。为追忆缅怀陈先生,本文作者在其百日祭之时作此文章,再一次向陈文化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和哀思之情。

    “我因应邀去哈尔滨讲学,不能去宁波了,失去一次学习机会,请谅!”这是今年5月2日笔者再次邀请陈文华先生到宁波参加国际茶文化节暨“明州茶论”研讨会时,陈先生发回的短信。万万想不到的是,这竟是他与笔者的永诀!5月15日,笔者从网上看到多位茶友发布的噩耗,说陈先生前天晚上在大庆不幸仙逝,深感惊讶和悲伤!

    今年宁波的“明州茶论”研讨会的主题是“茶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兴茶”,早在2013年年底,笔者就约请陈先生就开发“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上晓起”写相关文章,可惜他无暇执笔。好在施由明先生发来一篇《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的典范——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村》图文,全面介绍了陈先生开发该村的经验。5月11日研讨会结束后,笔者特请施先生带书给陈先生,不想他3天后已成故人,再也看不到此书了!

    笔者与陈先生的交往,主要是为《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写稿,并经常在一些茶会上相逢。2010年4月,笔者曾邀请他们夫妇来宁波参加茶与健康研讨会,可惜没有留下一些文字。印象中晚年的陈先生仙风道骨,风度翩翩,尤其是2008年在湖州长兴王旭烽女士执导的《中国茶谣》舞台上,他出演的说书人,何等潇洒!赢得全场喝彩。尽管已经过去6年,其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吴波曾在《环球时报》发表批评文章——《一些知识分子正蜕变为“功利分子”》,上海《报刊文摘》也作了转载。该文写到:“知识分子理应承载民族的良心和理想,理应取义忘利,但部分知识分子功利主义的倾向,显然与这一理想人格背道而驰。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群体不以言利为耻、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无可厚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已然将知识甚至理想视为市场中可以兜售的商品,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以博取升官晋级发财的机会;有的借助自身的学术领导地位垄断学术资源,巧取豪夺,大获其利。这群人名义上关注的是公共事务,但落脚点无一不停留在对自身利益得失的考量上。”说明这一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笔者在茶文化界似乎看到了这些人的影子!某些“识事务”的专家、学者,到处说好话,送高帽,基本没有学术批评,少有人维护学术尊严,尤其是千方百计迎合地方政府的功利需要,违背史实,编造茶史,甚至以假乱真,而少有人质疑其中的真伪,造成当代茶史大跃进!笔者在《〈茶经·七之事〉依然具有权威性——当代所谓新发现的唐以前茶事多为杜撰》一文中,就罗列了各地十来件杜撰的中唐以前虚假茶事。这也是为什么当下茶文化如此繁荣,茶书多多,但学术上没有或少有超越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的原因!还有巧立名目,以赢利为目的,滥评名茶等等。笔者唯愿茶界不要出现类似专家、学者!

    陈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对虚假茶史深恶痛绝。尽管他主编的海量茶文难免会有瑕疵,但他一直在维护和坚守茶史的真实与准确。2011年,笔者在有关报刊发表关于虚假吴理真的文章后,陈先生专门致电笔者,他说几年前就觉得吴理真不靠谱,很高兴看到我的考证文章,赞扬笔者为茶文化说了真话。得到前辈的褒扬,笔者深受感动和鼓舞。

    陈先生逝世后,多种茶报刊、网站发表了诸多悼念文章,足见他在茶人心目中的地位。《农业考古》杂志、“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上晓起”是陈先生留在世上的丰碑。5月9日,施由明先生来宁波时,笔者与他谈起,上晓起村应该为陈先生立个丰碑,那时陈先生尚在哈尔滨讲学。

    因为有陈先生、余悦先生等著名茶文化专家的带领,因为有《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杂志,南昌因此成了中国难得的茶文化中心之一。笔者试想,要是陈先生在国家农业部或在茶都杭州,一定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何尝不是又一位当代茶圣呢?

    陈先生在初夏时节离去,转眼到了初秋。在陈先生仙逝百日之际,在他的纪念专集截稿之时,笔者整理思绪,记下上述文字。又到菊花斑斓时,笔者采一朵家乡黄菊,并以此小文,向陈先生的在天之灵致以深深的敬意和哀思。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