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随着“气功大师”在各种渠道上的“红火”,气功也跟着成为热点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各界对之褒贬不一。
什么是气功?《辞海》里关于气功释义的第一句是:采用调身、调心、调息等法炼养精气神而强身保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辞海》对气功的解释很客观,明确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正面而积极,没有任何神化的痕迹。让气功引发争议的不是气功本身,而是一群群千方百计把气功神化的人。为什么人要把气功神化?欲望使然!
茶叶是好东西,作用不需要在这里细说,你知道,我知道,他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茶叶的种种益处,但是,我在创作调研中发现,如今的茶叶有点儿像在走“气功”之路,常常出现被神化的迹象。我认为,神化茶叶的现象至少在茶叶功效和茶文化上有体现,茶叶界必须警惕。
第一,茶叶功效被神化。茶叶就是茶叶,对人体十分有益,但一切都是有限制的,也是有条件的,茶叶绝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一喝就灵。也就是说,茶叶是助人的产品,你也必须抱着助人的心态去经营茶企、销售茶叶,把茶叶的功效客观地讲清楚,不夸大、不避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不是看着茶叶就仿佛看到了一堆堆闪闪发光的金子。
但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不少被夸大的茶叶,尤其是一些打着茶叶幌子的“小众茶”或“准茶叶”,仿佛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诸多慢性病都能迎刃而解,“茶到病除”,不需要再吃药了!医生都可以回家“卖红薯”了!
事实绝非如此!即使茶叶能够根治这类慢性病,也要看人的体质、饮茶时间及习惯,更何况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茶叶能够根治这类慢性病。茶叶能够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要让茶叶产生理想的效果,饮茶者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回过头来看看茶叶的诞生,其与神话密不可分,但这些传说都是朴素的想法,不带有任何商业上的功利性。商业发达的今天,若要带着功利性去神化茶叶,则是非常可怕。就是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的卖茶,也不应该抱着功利性。我和张之闯先生在《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一书中反复强调:“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卖茶是关爱别人的结果,赚钱则是卖茶顺带的结果,诸如茶叶有益健康,你要通过卖茶来帮助人们拥有健康;品茶陶冶情操,你要通过卖茶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茶叶能够增值,你要通过卖茶来帮助人们获得经济收益。”
第二,茶文化被神化。茶叶对人的帮助主要是物质层面的,最初与心灵无关,与精神无关,与灵魂更加无关。但若将泡茶的过程升华,透过茶叶的“瞬息万变”和“生死存亡”,参透“世事无常”,领悟人生兴衰之道,我们就能将茶叶从物质层面升华到精神层面乃至灵魂层面,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俗,甚至是一种思想寄托和精神归宿,这就是茶文化。
若是饮茶之人内心不具备这个“土壤”,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只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看见茶叶,就说“茶艺”;看见泡茶,就说“茶道”;看见年轻貌美的女子沏茶倒水,就说“茶文化”;看见穿梭美女在茶园中手舞足蹈,就说“演绎茶道”,其一定无法让茶叶真正帮助自己修身养性。
我亲身经历一些茶文化论坛,有的专家自己都不懂为人,却在台上堂而皇之的谈论茶文化与为人;有的专家自己都不懂得谦和,却在台上大谈特谈茶文化中的谦和,简直是无稽之谈!“说到”的人,永远比“做到”的人多得多。这是实情,残酷的实情。但要振兴茶产业,发展茶经济,我们就要看到“气功”的前车之鉴,绝不让茶叶成为第二个“气功”。
只是类似的现象非常常见,一个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就容易少了谦卑之心,瞬间膨胀,无限制放大自己,仿佛自己是个人物,甚至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抱着这样的心态搞茶文化,能搞出什么样的茶文化?只能搞出病态的茶文化,畸形的茶文化。
(作者系远卓品牌机构策划总监、著名品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