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勐海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傣语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5511平方公里,1个省属茶叶科学研究所。全县33万人口,少数民族人口27.6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数的84.52%。
勐海县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勐海种茶、制茶、用茶、贸茶的历史悠久,是我国和云南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县。
何青元告诉记者,茶产业已成为勐海县的第一支柱产业,2013年,云南省决定实施做大做强“云茶”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茶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规划纲要(2011—2020)》为中心。
先天优势显著
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 “勐海企业品牌”,塑造“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等措施、任务、指标的落实。
2013年勐海县茶叶实现了茶园面积增加、毛茶产量增加、精制茶产量增加、产值大幅提高、茶叶价格上扬和茶农增收等多方面增长;普洱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普洱茶加工水平及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品牌效益明显提升。
何青元早已将勐海茶叶装进心里,说起茶叶他总是滔滔不绝,一些数字他可以脱口而出。他告诉记者,2013年勐海县茶园面积45万亩,较2012年相比增加4万亩,增长10%;采摘面积38万亩,同比增加 4万亩,增12%;成品茶平均单价116元/公斤。2013年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的茶叶精制企业229户,茶叶销售企业388户,茶叶专业合作社190家,获“QS”认证的精制茶企业156户;全县涉茶商标535件,以上均为全省县级第一。勐海茶厂获中国国家级商标、中华老字号,是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有云南省著名商标8件,“云南省名牌产品”5件。
积极创建品牌示范区
为把勐海建成最大、最优、最安全、最生态、最健康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何青元告诉记者,目前,勐海县正在做“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筹建工作,并且制定了五项原则。
第一,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品牌、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何青元表示,必须做到以质量提升和效益实现促进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带动质量提升和效益实现,最终达到品牌、质量、效益的良性互动,全力建设好“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第二,标准化引领原则。“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筹建工作,要以标准化发展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第三,共同参与原则。围绕筹建工作,县政府发挥领导组织作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茶叶局等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普洱茶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坚持以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为核心,共同做好筹建工作;第四,市场需求导向原则。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提升普洱茶品牌的市场竞争能力,要以独特的普洱茶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突出勐海普洱茶产业的品牌特色;第五,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着力塑造好“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五个形象。
明确目标 抱团出击
在本次上海茶业交易会上,勐海县政府组织20多家普洱茶企参加交易会。何青元告诉记者,其目的是围绕“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筹建工作,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勐海县,勐海的普洱茶,将勐海建成最大、最优、最安全、最生态、最健康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对此,他提出了未来勐海县的发展目标。
第一,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由2010年的35.9万亩增长到55万亩;毛茶产量由2010年的1.22万吨增长到2.2万吨;成品茶总产量由2010年的2.1万吨增长到3万吨;第二,继续发挥普洱茶产业聚集效益,到2015年,茶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比重达45%以上,产业聚集效益连年递增;实现茶产业布局有序,产业链配置合理;毛茶、成品茶质量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全县普洱茶产业形成产业联盟,制定联盟标准1项。第三,推动示范区内的骨干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拥有1个年产值20亿元以上茶叶龙头企业,5个年产值1亿元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0个规模以上茶叶企业;拥有中国国家级商标2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以上,云南名牌产品6个以上,云南省著名商标10个以上;改造提升茶叶初制生产水平和茶叶质量,通过工艺、装备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提高附加值,打造著名茶叶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