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棚油桃采收季节已过,但辽宁营口大石桥市虎庄镇文甜村富之源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并没有休息,他们忙着为桃树夏剪,期待来年能有更好的收成。合作社理事长迟守祥说,今年合作社大棚油桃产量60万公斤,卖价平均每公斤15元。收成好,卖价高,社员们都很有干劲。如今,虎庄镇文甜村靠种大棚桃富起来的乡亲们真切体会到了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处,甜桃产业越做越大。
合作致富促发品牌生根
文甜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油桃,当时村民们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技术保守不流通,油桃上市一窝蜂,卖不上价,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种桃积极性,果农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大棚桃产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迟守祥经过认真走访调查,他发现了文甜桃“只发不展”的原因在于各家的棚桃成熟时间不一样、质量不一样,产量也有限,售卖时总接不了大单,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是做大棚桃产业的根本出路。认识到这一点,迟守祥在2013年6月牵头成立了营口富之源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文甜”品牌,注册资金1712万元。从合作社筹划、申请手续、开业、办照、村民考察、调研学习,再到购买办公用品、宣传等共花费10多万元,都是迟守祥自掏腰包,没向社员收一分钱,为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帮咱跑销路,桃子摘下来,直接装车,直接算账。以前,村里的油桃一斤能卖五六块钱。现在,‘文甜’商标的油桃一斤能卖10块钱左右。”从合作社经营中得到实惠的老桃农何政权高兴地说。
科技生辉收获满园硕果
“要实现棚桃生产的专业化,保证品牌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迟守祥心中一直坚信这一道理。
富之源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迟守祥一边跑销路,一边不忘提高棚桃产业的技术含量。为了让社员掌握不同季节的果树管理技术,他按季节聘请市、镇里的技术人员到果园向社员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带领社员去辽阳、熊岳等地区学习先进种植经验;还多方寻访,找到三位既有资质又有经验的农技专家,每周入户,手把手指导一次。从定植开始,到最后的整形、扣棚、升温、开花、整枝、用药,全程都有技术指导员对社员进行技术指导。
除了科学剪枝、合理施肥、适时采摘现场指导外,合作社还专门设立大棚桃技术服务档案。每个棚的树龄、树况,何时应剪枝、何时应打药……一式三份详细的技术服务在档案里记录,无一缺漏。有了这份档案,农户就可以清清楚楚地掌握棚桃各个生长周期的注意事项,确保棚桃健康生长。
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合作社社员种出的棚桃质量又提高一个档次。哈尔滨某连锁超市正是看中了“文甜”桃的品质,从今年开始与合作社建立了长期购销关系。采购员小李说:“我也选购过其他地方的大棚油桃,味道都不如‘文甜’的,经过对比还是决定选购这里的油桃。”
规模增效圆梦幸福生活
做大做强果品产业,规模化是保证。合作社在迟守祥的带领下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富之源果品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120户、管理人员5人、技术能手40人、销售人员3人,种植面积1000亩,分5个种植基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户均收入15万元。
为使棚桃种植形成规模,合作社严格按照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运行模式:对社员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七统一”管理模式,让农户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收入;采用100米深井滴水灌溉,实行无公害绿色基地管理,使周边农户的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要求,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迟守祥的思路也在不断扩展。考虑到棚桃收获季节,各地区大规模油桃竞相上市可能会导致价格波动的问题,迟守祥决定建一座储存面积1000平方米、储存能力60万公斤的恒温库。“有了这座恒温库,今后村民们采摘下来的油桃就不用急着卖了。采摘时节贮存,暖棚桃结束之后陆地桃成熟之前再出售,每斤价格至少能提高2-3块钱。”迟守祥心里预算着。
望着大棚中绿树成行,迟守祥信心十足。他说,“文甜”桃承载的是自己和全体社员的幸福梦想。